液体复苏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液体复苏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

ID:28419494

大小:63.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0

液体复苏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_第1页
液体复苏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_第2页
液体复苏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液体复苏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液体复苏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不同液体的复苏方法对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75例HT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邙艮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B(高渗盐溶液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各25例,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清乳酸值、输入液体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碱剩余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液体输入量为3013±497mL,观察组A的液体输入量为2155±541mL,观察组B的液体输入量为2236±503mL,观察组A、观察组B

2、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A、观察组B与对照组间复苏前的碱剩余值、血乳酸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复苏12、24h的碱剩余值、血乳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关键词】复苏方法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液体输入量中图分类号:R605.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095-02随着交通运输及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创伤所致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由创伤、重度所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死亡排序的低5位⑴,是中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创伤性休克是各种急诊外科死亡的重要原因

3、,病情复杂、危重、变化大,救治难度高,本文较少我院应用不同液体对HTS的救治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75例HT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邙艮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组B(高渗盐溶液复苏)和对照组(常规液体复苏),各25例,A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36.5±6.7岁;B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20~74岁之间,平均38.3±8.7岁;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6例,年龄在21~75岁之间,平均37.3±6.6岁。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而比较差异无统

4、计学意义(p>0.05)o1.2方法所有患者来急诊后立即开通静脉通道,进行液体复苏,部分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维持循环功能并监测血压、动脉血气、中心静脉压、血乳酸值、碱剩余值,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早期、快速、足量补液;观察组A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初期快速输入复苏液体,晶体:胶体为2~3:1,收缩压回升至70mmHg时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性液体输入,不急于将血压恢复至正常;观察组B组采用高渗盐溶液7.2~7.5%氯化钠溶液配伍6%右旋糖酉干或轻乙基淀粉[2]。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清乳酸值、输入液体量、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碱剩余值

5、,进行统计学分析。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土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2.23组患者碱剩余及血乳酸比较见表2表23组患者碱剩余及血乳酸比较观察组A、观察组B与对照组间复苏前的碱剩余值、血乳酸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复苏12、24h的碱剩余值、血乳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