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14543
大小:7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痛风的临床治疗体会国玉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痛风的临床治疗体会国玉鹏国玉鹏(山东省齐河县赵官镇中心卫牛院山东齐河251113)【摘要】目的了解痛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釆用资料分析与临床观察法,对4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急性期患者的抗炎镇痛临床治疗效果较好,而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降血尿酸临床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结论痛风发作的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比较容易,而对痛风发病的基础一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则需进一步地提高,虽然有一些较好的尿酸牛成抑制剂或尿酸排泄促进剂,但需要终牛服用,选择不当,不仅没有效果,而且可能导致肾病、泌尿系结石、动脉硬化等并发症,因此,痛风的临床治疗,要求对药物进行慎重选择。同时,持续治疗及
2、适当的饮食控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痛风临床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082-02痛风(gout),是瞟吟类物质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⑴。痛风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调查发现,近年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并且与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肥胖、
3、胰岛素抵抗的发牛密切相关,己成为识别代谢综合征的早期标志,尤其成为中老年势性的常见病[2]。痛风的临床治疗以药物疗法为主,虽然临床己有一些防治痛风的药物,防治痛风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更多的临床资料表明,由于药物治疗不及时或不合理,现有药物的适应证限制和不良反应,以及该病治疗药物品种很少,导致药物选择受限,使痛风没有得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导致急性痛风的慢性化和并发症产牛[3]o为更好地有对痛风进行临床治疗,减少痛风疾病给痛风患者带来的痛苦,本文对40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整理分析,以此了解痛风的临床治疗方法。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文痛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为我院诊治
4、的痛风患者病例,合计40例。1.2药物种类痛风的临床治疗以药物疗法为主,因此,痛风治疗药物,在痛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关键的作用。痛风治疗药物,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痛风发作吋作为控制发作的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曲体抗炎药等。二是纠正发病的原因一一高尿酸血症的药物,包括苯澳马隆、别瞟吟醇等。1.3治疗方法根据病期,选择常规药物疗法进行临床治疗。痛风一般分为无症状期、急性期、间歇期和慢性期。本研究将病期分为两组,即急性期的治疗与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1.3.1急性期的治疗急性期的治疗,选择控制痛风发作的药物,以达到抗炎镇痛的效果。1.3.2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
5、治疗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选择纠正发病的原因一一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急性期的治疗,在抗炎镇痛药终止后,亦进行积极的降血尿酸治疗,使血尿酸保持正常的水平,以免导致急性痛风的慢性化或并发症的发生。2结果2.1患者一般情况本组痛风患者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8〜73岁。40例患者中,急性期患者35例,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患者5例。本组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表1患者一般情况2.2临床治疗效果2.2.1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组40例痛风患者中,急性期患者35例。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2。表2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2.2.2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本
6、组40例痛风患者中,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患者5例,加上急性期经抗炎镇痛治疗有临床治疗效果的患者34例,合计39例。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见表3。表3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3讨论痛风,从其发病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痛风是由于某些疾病或药物导致尿酸排泄减少,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所致的痛风。原发性痛风其发病因素主要有尿酸排泄减少和尿酸生成增多两个方面。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因此,治疗痛风,在于抑制尿酸的生成。目前,对于痛风的治疗,采用的是药物疗法,常规治疗仍以西药为主,通常选用秋水仙碱、非笛体抗炎药、苯澳马隆、别嚓吟醇等。
7、痛风最具特征的临床症状一一下肢关节剧烈疼痛,即所谓痛风发作的治疗是比较容易的,多数都可以获得可靠的镇痛效果。在本组40例痛风患者中,急性期患者35例,其中34例患者有镇痛效果,比例高达97%。然而,对痛风发病的基础一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治疗效果则不十分理想。在本组40例痛风患者中,无症状期、间歇期和慢性期患者5例,加上急性期经抗炎镇痛治疗取得效果的患者34例,合计39例,其中13例患者,在本疗程的治疗期间,血清尿酸没有明显下降,比例竟达33%。虽然有一些较好的尿酸生成抑制剂或尿酸排泄促进剂,但需要终生服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