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果的方法

浅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果的方法

ID:28405869

大小:5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果的方法_第1页
浅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果的方法_第2页
浅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果的方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果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效果的方法张富国(民乐县职教中心学校甘肃张掖734500)摘要:针对中职学牛数学基础差、底子薄、普遍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的现状,木文试图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有效激趣、有效手段、提高能力等方面的教学设想来提炼一些切实可行并能改变现状的办法。关键词:数学课堂效果方法大量中职学牛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给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为一名中职数学教师,如何帮助学牛克服畏惧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牛的求知欲,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牛数学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中

2、职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木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一、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根木许多学牛讨厌数学、畏惧数学,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和美。这就需要教师花一些心思来做好这个引路人。我想在每次课或每个单元的开始先不讲教学内容,而是设置一些活动环节来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激发学牛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愉悦应该是成正比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有“反正也不用考大学,混两

3、年谋个饭碗了事”的念头,学习劲头不大,尤其在数学学习上积极性不高,课堂上与老师不配合,启而不发。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之一。具体做法是:一是平等对待学牛,让师牛沟通的渠道畅通无阻,这样,学牛才能在快乐中学习。二是引导学牛积极参与学习,教学牛学会学习,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三是讲一些数学历史中有趣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引出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使文史教育和数学教育相得益彰。二、采取有效手段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核心有效手段必须基于有效的提问。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

4、有挑战性的有效问题。促进课堂有效提问的关键在于,整体分析知识结构,针对教学目标设计关键问题;分析提问的层次结构,制定提问计划表;分析中职学生的认知结构,调节提问范围;分析学生心理水平,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分析学生的思维过程,同吋适当进行探询性提问。有效手段必须依托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我认为,多媒体虽然不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手段,但它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易懂,还可以节省吋间、提高课堂的张力。比如,学生刚接触角的知识时肌械地记忆概念,容易混淆,我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了角的形成过程,直观地

5、表现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邻角、补角等形象,让学生从感官上区别具体概念,加深了记忆。但要注意的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必须从教学实效出发,恰到好处。有效手段必须彰显于有效的作业。作业是消化巩固课堂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必要手段。有效的作业内容要围绕新授课的知识点,具有代表性、综合性。作业量不在大而要有一定的思维力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另外,教师布置作业要从实效出发,特别要注意到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做到分层布置、各得其所。三、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能力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中职数学的一个特点是为专业课服务,计算能力必不可

6、少。可选择适当的吋机让学生进行口算、笔算、计算器算等竞赛,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和能力。对于口头能力的训练,口头语言不仅要丰富有感情,语言简洁、有条理也很重要。数学课上要尽量启发学生多动嘴,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概念的理解、题意的分析、过程的概况,以其它学生的“收听率”作为评分标准。我曾经在课上让他们解释“A、B不全为0”的意义、“不大于、小于”的意思,让他们相互比赛,看谁说得最好。对于推理能力的训练,我想尝试在网上搜索一些与数学有关的实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推理演算,例如某种理财产品的收益计算、商场各种优惠折扣信息的比较。其它方面

7、,教师也可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音频、视频、动画让课程更生动。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任重道远,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教师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个教师应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采取相应的方法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才能充分提高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参考文献⑴黄荣金李业平中国在职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o⑵王光明关于数学教育学科课程设置的一些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1997,6,(4)。[3]彭咏松有关当

8、前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6,(3)。[4]周庭贵职教通讯.2007,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