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0782
大小:77.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实践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实践ProgrammingPracticeI课程编码:B080109001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实践学时:48学时学分:3时间安排:第2学期先修课程:计算机编程引论(C语言)指导书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案例实践撰稿人:韩春燕修订日期:2014年1月10H一、目的与任务1.口的(1)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实践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了C语言的基本语法、学会设计和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基本掌握了C语言程序的调试技巧Z后,通过一些典型的设计题目,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较复杂的应用题目的分析、设计和编码、调试能力,学会对复杂问题的模块划分、数据结构定义、模块的接
2、口设计、模块流程设计和测试数据的选择,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程序设计实践,使学生学会使用标准的模块说明书、流程图工具表达U己的设计思想,采用规范的方式进行程序的编写及测试。(3)培养学生在开发过程中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查阅参考书口、开发环境的联机帮助,培养学生利用系统提供的标准函数、扩展函数,借鉴一些经典设计的方法,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学生体验设计的文化。2•任务(1)每名学生在教师布置的题目中按照要求进行实践题目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题口的不同难度指定不同数量的选择方法,整个实践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践题目。
3、(2)学生首先要认真分析题目的功能要求,进行题目的模块设计和数据结构设计,并完成系统的界面设计、模块内部结构的设计、算法流程的设计,然后编写程序实现各自函数的功能并加以测试。(3)在达到教师的设计要求后,教师要鼓励有精力的学生在算法优化、数据结构优化或功能优化等方面进行创新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二、内容、要求与进度安排1.内容以卜•列出了一些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管理类型实践题目,教师可根据实验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索质的不同,具体增加或修改系统设计的类别,增加或修改各个类别屮具体的应用系统,并给出系统的详细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此类系统采用磁盘文件作为数据的永久存
4、储方式,在应用程序中应提供系统数据从外存上的读入、增加新记录、修改记录、删除记录、记录的查询、数据写入外存等功能,要求学生根据具体系统要求的不同设计记录的结构、记录在外存和内存中的存储结构,并设计算法实现数据的各种操作功能。可选的题口有:(1)学牛信息管理程序(2)旅馆信息管理程序(3)餐厅信息管理程序(4)职工信息管理程序(5)设备信息管理程序(6)图书信息管理程序(7)医院信息管理程序(8)超市信息管理程序(9)票务信息管理程序(10)超级终端仿真程序2.要求(1)根据教师对应用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界而设计,写出模块说明书、设计程序的流程。(2
5、)系统设计要实用,不同的功能使用不同的函数实现,进行创新设计。(3)系统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程序可读性强,采用良好的风格编写程序代码,对程序进行必要的注释。(4)选择测试数据,记录调试过程屮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5)说明书、流程图要清楚,给出完整的Word电子文档程序实践报告,A4纸装订,连同源程序文件交指导教师。(6)电了文档实践报告内容包括:―学生姓名、班级、指导教师、实践名称等信息构成的封面―问题分析和总体设计,包括:基本数据结构、算法思路、功能设计、界而设计、模块划分,形式可用图表和文字说明,给岀程序的总体结构流程―详细设让,包括:每个模块的功能,入出信息,处
6、理逻辑,以及关键技术问题的具体解决办法―测试数据和调试记录--创新说明―体会与建议1.进度安排(1)分析设计阶段(8学吋)(2)编程调试阶段(30学时)(3)电子文档报告编写阶段(6学时)(4)答辩考核阶段(4学时)三、场地与设备1.实践场地:校内实验室。2.所用设备: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机等。3.消耗性材料:打印纸、墨盒、软盘等。四、考核与成绩评定1•通过设计答辩方式,结合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总结报告和答辩水平以及学习态度进行综合考评,成绩分为:优、良、屮、及格和不及格,共五等。1.考核标7隹包扌舌:(1)功能实现(3分)(2)算法难度
7、(1分)(3)程序界面(1分)(4)编程风格(1分)(5)创新精神(2分)(6)软件文档(1分)(7)答辩水平(1分)五、大纲说明本大纲适用于软件工程专业而向过程编程强化训练实践教学。大纲内容是针对C语言实践教学内容编写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实践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负责人签字:教学院氏签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