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92122
大小:67.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追寻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起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追寻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起点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诗歌?那是来自心灵的震荡。我们为外物的景、人或事所感,一种无法阻止的汹涌澎湃的情感在我们心中酝酿、发酵,如此我们“发言为诗”,如此我们抑制不住地要歌唱、舞蹈。所以,诗歌是来自人类灵魂最纯粹、最美丽的语言。然而现在,“最美丽”的古诗词却吸引不了学生,反而成为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既要探寻造成它的原因,又要重新去寻找古诗词教学的起点。只有找到了教学起点,我们才能有效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一、古诗词教学过于注重背诵默写现在古诗词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美丽的语言”不被人欣赏,变成了干巴巴的屮学生必背古
2、诗词,这造成了今天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无感,甚至厌恶。我们的教学过于注重背诵和默写,忽视了诗歌的本质,忽视了诗歌最动人的感发的源头。我们再来看看常态的诗歌教学。以《山园小梅》为例。我们会先介绍咏物诗,引出咏梅诗。然后介绍作者生平及作品。接下来是读诗、正音、翻译。具体分析的时候,教师会提问这首诗写了什么,哪里写得好,然后品析重点字句,最后总结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教学过程看起来很完整,但是学生真正走进诗歌,真正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那种风起云涌、不得不说的情志了吗?没有入心的理解,没有灵魂的触动,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生没有被激发出对
3、古诗词的热爱时就开始背默,往往会引起反作用。二、探寻古诗词阅读教学起点1.感发的生命”状态切诗歌得以产生的源头叶嘉莹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以为,学习古典诗词最大的好处就是使你的心灵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好诗人会被万事万物所感动,他能够把内心所感恰当地表达出来,让千百年后的读者依然感动。而好读者会还原这种感动,读到作者传递的感动,再结合自身经历生发出新的感动。这才是诗歌的意义。叶嘉莹先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感发的生命”。而我们的教学,却忽略了诗歌的这个本质特点。表面上的理解和背诵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走进诗人。我们对诗歌的分析太冷静了。我们
4、品析字句,分析主旨,失去了感动的机会。我们没有从诗歌巾读出那种“感发的生命”的状态。我们没有被感动,更不要提在感动后的新的感发。这就致使我们的教学只着眼于写成的字句,成了对诗歌写作技巧的分析。所以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古诗词教学起点,回到诗歌产生的源头。说起“感发的生命”,我们还得提《诗经》六义中的“兴”。“兴”是托物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其实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感发”的状态。“兴”不仅是一种写作方法,也是一种生命状态。现在我们更应该把它作为古诗词教学的状态,在教学中起兴,引领学生进入“感发的生命”状态。2.引领学生走进“感发的生命”状态一一
5、中学古诗词阅读教学起点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达到作者当时的“感发的生命”状态,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作者是因何而起兴,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情绪的风起云涌,体会起兴后作者的所感所想,再生发出自己的所感所想。这种状态,简言之,就是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情境中一“我”就是作者。作者被万事万物感动,“我”也被同样的事物感动,此外,“我”还被作者感动。“我”是诗歌的参与者,不是旁观者,“我”和作者此时是交融在一起的。?@样的“感发的生命”状态,才是真正的诗歌阅读状态,才是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起点。三、直观质感的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感发的生命”状态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感
6、发的生命”状态?我认为有效的方法是用直观质感的教学带领学生进入情景。直观质感的教学就是直观的、感性的、能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感性的体验中体会语言的具体情境和具体形象,让学生走进作品,身临其境,从而进入“感发的生命”状态。下面我以北京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行行重行行》一课为例进行具体的分析。1.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引发学生对作者和文本的共鸣运用描述性的语言一定是基于文字木身、挖掘文字形象的描述。在这种描述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B的是引领学生走进“感发的生命”状态,引发学生对作者和文本的共鸣。比如上课伊始,我会提问《行
7、行重行行》的题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当学生只能说出感受到“距离的遥远”却并不深入时,我运用描述性的语言深度还原情境: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远行的人,走啊,走啊,长路漫漫。前路在何方?不知道。哪里才是终点?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只看见他疲惫的身影,渐渐远去。当学生跟随着教师的话语身临其境地观想时,他就会理解距离的遥远带来的心灵的遥远、迷茫和无助,还伴随着身心的疲惫。这时,学生对作者和文本就有了共鸣,有了深入的体会。1.在诵读中奠定诗歌情感基调引领学生初步感发古诗词学习应当在最初的接触一一诵读中幵始。好的教师范读是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情境的钥匙
8、。学生即使没有完全明白诗歌的内涵,也并不妨碍他们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例如本课,我以古诗词形式插入了诗歌背景资料。我先深情诵读曹操《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