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

ID:28388960

大小:69.7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9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1页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2页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3页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4页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作者:杨红兵作者简介:杨红兵,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原文出处:中国教师内容提要: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但在口常教学屮思维训练往往被教师所忽略。语文阅读教学中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应同步发展他们的思维,并将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达到多角度、多层次、多维度的训练。文章根据听课中的切身感悟,结合具体案例对此加以分析。期刊代号:G391分类名称:小学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8年01期关键词:思维能力阅读教学比较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除了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还应当发展学生的思维。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承担起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思维训练往往被教师所忽略,在研究教法、学法时,不能兼而有之,有些顾此失彼。由此,在热议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之时,应该深度思考造成效率不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探寻解决之道。本文根据听课中的切身感悟,结合具体案例加以分析,以期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初读,注重概括和整体感知案例1:《寓言

3、二则》教学片断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亡羊补牢》这个故事,读题目,你最想了解题目中的哪个字?生:"亡"和"牢"。师:快快查一查字典。生:(查字典)明确字义师:快快读读这个故事。生:(自由读)师:丢了羊的人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生:不以为然。生:心不在焉。师: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生:(自由练读)师:邻居是怎么劝的?生:(同桌对读)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展不)仔细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过程,我们发现其主要问题在于学生阅读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对学

4、生的思维训练并不到位。在阅读的初始阶段,整体感知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但该教师直接进入课文具体环节的阅读,抓住丢羊人的语气来引导学生感悟,似乎与课题理解紧密相关,但从学生的认知来说,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如果抓住文脉"丢羊一不听劝一再丢羊一修羊来把握课文,对学生来说,则能够促进其思维活动有序进行,这是深化思维的基础。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加以概括,对文章的结构予以总结,必然会经历〃分析一概括一综合T是炼〃的复杂思维过程。因此,教学必须透过现象看实质,通过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可

5、以在语言、情节、方法和情感等提炼过程中’思维得到精进。而且,本节课还有讲故事的任务,有了这个基础,学生讲起故事来也会依势而行。为什么有的学生在讲述故事或叙述某件事情时语无伦次?这不能不说在阅读原文的基础训练中思维训练就有缺失,没有得到及时补救。本节课在读写结合时,教师还安排了续写环节。试想,前面的基础不扎实,后边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虽然这看似是课堂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但深入思考就能发现,与学生思维的培养密切关联,对今后学生的深阅读与广阅读都将产生极大影响,且不可忽视。阅读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备学生

6、,既考虑学生的可视行为,又要考虑学生的隐性行为,摸清他们的思维轨迹,有针对性地训练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思维培养落到实处。二、深入阅读,加强理解和评析的层次性案例2:《桂林山水》教学片断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概括桂林山水的特点。生:漓江的水是静、清、绿;桂林的山是奇、秀、险。师:先来看漓江的水这一段,作者是怎样把特点写具体的呢?生:”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这里运用了对比。生:"……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这是作者的一种感受。师:除此以外,作者还运用了什么方法?生:“……绿得仿佛那是一块

7、无瑕的翡翠。"这是运用比喻。生:"……能看见江底的沙石。"这是运用衬托。生:还运用了排比。师:谁能够把作者运用的方法完整地总结一下。生:本段是通过对比、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等方法,把漓江水的静、清、绿写具体的。本段教学进入了深入阅读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就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对课文思想内容与写法的领会和把握的能力,是认知的发展和深入,是阅读的关键环节。理解过程即思维过程,如果只认读不理解,就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意义。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寻作者的写法,看看作者是怎样把

8、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写具体的,其引导的方向是对的,不仅让学生了解文章写了什么,还要了解为什么写。但在理解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使认知层面出现混乱,写法的总结提炼过于笼统。从培养学生思维的角度看,教师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层层剥笋式地引导学生加以分析,这样学生的表达也是有序、严谨的,而不是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其中,对比的写法,是针对本段整体而言,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的水做对比,突岀漓江水的独特性;在叙述静、清、绿这三个特点时,运用”……真清啊……真绿啊……真静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