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转向何处?

阅读教学转向何处?

ID:28388941

大小:5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阅读教学转向何处?_第1页
阅读教学转向何处?_第2页
阅读教学转向何处?_第3页
资源描述:

《阅读教学转向何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转向何处?陈均磊山东省胶南市实验小学266400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育的天地里学习了十几年,摸索了十几年,思考了十几年,我已与学牛、与小学语文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看到有评论说现在的语文教学费时低效,影响了学牛语文的发展时,我的心里就难受,却乂无可奈何,因为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也急切地想找到一种方法,能够让学生轻松学语文、让老师轻松教语文的方法,然而,谈何容易?就在我们苦苦思索而不得的时候,仿佛从天而降般,崔峦老师在全国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指出: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2、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仿佛在暗夜中看到了灯光,其喜悦的心情可想而知。但由于“教会知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已经形成习惯。老师们一下子就感到很迷茫:不教知识,那我们的语文课怎么上?“教会学习”怎么教?我边思索边实践,终于有一天,我郑重地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情感的外衣下是方法的习得。我把它看作是我思考的结晶、帮助我实现语文阅读教学从教知识到教方法转变的“法宝”。现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怎么教?三点:一是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二是作者想通过这篇课文表达什么;三是作者是怎样表达的。第一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自己读书就能够知道个大概,所以就不需要教师再在课堂上花费大量

3、的时间去分析了(有些特別难以理解的课文除外),这也正是提高我们语文教学效率之所在。那我们上课时做什么?检查预习,交流所得。其实对于一篇课文来说,知道写了什么是最基木的。我们日常生活中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首先明白的就是它主要写了什么。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作者想通过这篇课文来表达什么,这是第二点。有人说,我们的阅读教学改革就是在不断地转圈子。是的,我记得我上小学吋,老师让我们背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这不,又回到了从前。但是别忘了,我们还有个“作者是怎样写的”,现在来看,这是我们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让怎样读和怎样写来占据我们课堂的大部分吋间,这才是阅读教学。怎样引导学生读书?怎样引导学

4、生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有几点想法:教给学生读书,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和学生读书的规律相符合,想让我们的学生以后怎样去读书,我们的课堂就怎样上,这是最老实的i种想法。我想我们在读了一篇文章后,如果认为这篇课文章好,肯定有那么几段让我们难以忘记,我们就愿意把这几段多读几遍。用在我们的课堂上,就是抓住重点段落。学生在预习课文之后,肯定不愿听我们再去把课文从头到尾串讲一遍;学生愿意听的是他感兴趣的那几处,我们就来讲这几处。例如我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i课吋,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正是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支撑着他四年就完成了新书的初稿,正是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支撑着

5、他特地到了都城北京。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哪个词语或哪几个词语触动了你,一下子抓住了你,你就把它在书上划下来,然后在旁边写一写你的体会。生读。交流。师:你由这个词想到了什么?师:你为什么记住了这个词?生交流。师:读一读这些句子,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谈迁?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去发现,发现了就是自己的,有的甚至是一辈子都受益的。老师代替学生去讲,讲了学生不一定能明白,明白了记忆也不深刻。学生读书有发现之后,我们就着重来探讨我们是怎么知道的、我们是怎么读懂的,这就是方法,读书之法。读懂了之后,我们就再来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这就是表达之法。这是第三点。还是我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6、》吋的例子:“师:闭上眼,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一个词?&Isquo;终于’?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会记住这一个词?(这个词表现岀谈迁写作的艰辛和不易。)‘20、6、50、400’?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会记住这些数字?(这些数字表现了谈迁信念的坚定和写书的刻苦。)师:是的,运用了许多数字,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学们,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几个简单的数字,就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谈迁信念的坚定和著书的刻苦。同学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作文日记中尝试一下,用得好,胜过千言万语。”说了这么多,全是方法的习得。但我们要记住,我们不能为了教方法而教方法,要是语文教学成了“方法论”,

7、那语文就失去了语文的生命。所以我在实际的教学中摸索出了在情感的载体下进行方法的渗透。这样学生为情所动,在动情的同时,方法才能进入脑海,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记,这才是语文的阅读教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