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

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

ID:28388867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_第1页
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_第2页
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_第3页
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_第4页
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远方教授从中医络病理论论治肾性蛋白尿经验(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远方教授从事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工作二•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经过悉心研究和探索对肾性蛋白尿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络病理论有着独特的见解及认识。木文着重总结远师从络病理论对肾性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中医治疗特色。关键词:肾性蛋白尿;络病理论;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中国人U老龄化加重的社会发展趋势,慢性肾脏

2、疾病患者的人数持续增长,而蛋白尿作为各种肾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以及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指标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从结构上看,现代医学认为,肾小体中的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入球小动脉是由肾动脉在肾内反复分支形成的,其进入肾小囊后分为5〜8支,继而分成许多袢状毛细血管;经络系统认为,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支横别处,逐层细分,纵横交错。从功能上看,现代医学认为,肾小体中的毛细血管是血与津液在肾络系统末端发生广泛的交换与流通的结构基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卫气充实于络脉,散布全身,而作为络脉分支的肾络,同样具

3、有渗灌气血等作用。因此,从结构和功能方面来讲,肾小体中的毛细血管与中医络病学说中络脉的概念相符合[1]。“经络学说”作为祖国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木文阐述的肾性蛋白尿一症给予了确切的指导和阐释。“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曾被清代医学大家叶天士提出。从肾性蛋白尿的发病以及病变规律来看,符合久病入络的特点。肾性蛋白尿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络病,病位应该在肾络。1.病因病机1.1肾虚络阻远师认为肾性蛋白尿的产生与肾不藏精所导致的精气下泄有密切关系。《素问》有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脏病多为慢

4、性疾病,其病程长且绵延,经久不愈,而久病肾气必有亏虚,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则难以推动血行从而导致气血瘀滞的现象。营卫者,精气也,肾络中的卫气亏虚,推动无力,以至肾络失于濡养,脉络空虚,加之肾络结构细小迂冋,更加重苏内精气不得畅通,影响肾脏的功能,精微难以被封藏,精气下泄,随尿液排除形成蛋白尿。1.2邪阻肾络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邪气不断强盛,导致正气不断虚损,邪盛正虚,其病为进,则久病入络。如《素问·痹论》“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吋疏”,最初指出了久病可入里,导致了营卫功能失调的发展

5、趋势。络病一旦形成必然导致络脉的器质性病变,而器质性病变一旦形成往往难以消除,成为日后反复发作的病理基础[3】。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因卫表不固而受到风、痰、湿、热等邪气入侵,阻滞肾络,气机瘀滞、血行不畅、痰结津凝,进而使络脉失养、络毒蕴结,导致肾络受损而不得约束水谷精微,精微壅而外溢,蛋白质从尿液中大量流出,形成蛋白尿。1.治疗原则及药物2.1补肾固摄肾气亏虚是邪毒入侵的基础,也是精微下泄的必然结果,远师认为补肾益气、荣养络脉、以补求通是扶正固本的重点,从而推动气血津液运行,恢复肾脏的固摄功能,精微得以封藏而

6、不易下泄,阻止了蛋白质的流失。药常用人参、黄芪、当归等以补益气血,扶正固本。其中黄芪作为大补元气的主药,临床广泛用于多种肾病的治疗,其改善肾病大鼠蛋白质代谢紊乱状态、保护肾功能、降低尿蛋白作用已为药理实验所证实[4】。在补气行血的同吋,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应审因论治,随证化裁。例如患者伴有肢冷乏力,下肢浮肿,纳呆倦怠,舌淡苔白,脉沉缓无力等脾肾阳虚症状吋,位温肾固摄,代表方剂有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归脾汤等,水肿较严重者可佐以陈皮、茯苓皮、生姜皮、桑白皮、大腹皮以行气化湿、利水消肿;如患者伴有腰膝酸软,疲乏无力

7、,潮热盗汗,头晕0眩,舌红少苔,脉弦细等肝肾阴虚的表现吋,治以滋补肝肾,养阴清热,代表方剂有杞菊地黄汤等,滋而不腻,养阴而不留邪,清热而不伤正,从而协调肝肾,恢复脏腑功能,减少蛋白尿[5]。2.2祛邪通络络以通为用,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保持肾络通畅,恢复其正常功能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根本0的。肾病患者常因机体抵抗力低下而容易受到各种外来邪气的侵袭,导致肾络瘀塞成积,病情缠绵难愈。针对风邪、湿热、血瘀致病邪气,临床治疗可分为祛风通络、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三类。祛风通络可用荆芥、防风等辛香走窜类药物疏风解郁,正

8、如清代叶天士所说“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清热祛湿可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白茅根等药,对湿热毒蕴所导致的肾络郁阻有很好的疗效;活血化瘀可用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药,使血行不滞。另外不得不提的还有藤类药和虫类药。“凡藤类之属,皆可通经入络”,如青风藤有较强的通经络祛风湿的作用;首乌藤则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之功;鸡血藤有舒筋活络、行血补血之疗效。虫类药物善于走窜,剔邪搜络,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曾提出“以食血之虫,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