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88625
大小:5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方法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中因材施教方法初探杨硕河北省邢台市第二十二中学054001新的课程改革和创新教育的实施,给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思索,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们宄竟应该怎么办?是因循守旧,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还是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LC让他学有所成呢?就此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一、了解学生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是因材施教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了解学生不能只看分数,而是通过一切可行的手段尽可能从多方面了解学生。比如学生的作业、周记、平时表现,乃至他们平时的穿着打扮,都可以成为了解学生的依据。二、因材分组对客观事物的公理性认识,是比较简单的问题,它只要人具备感性认识就能够有所把握,这
2、样的事情靠单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对有关概念的判断和推理,因为需要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有时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是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好的。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成层次不同的A、B、C等学习小组,然后各学习小组再进行分析讨论,必要时,教师要给予指点三、因材授课由于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自主性更差,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提问,而且提问尽量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不忽视一个学生。1.课堂问题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提出的问题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能力为依据,即使是超越这一水平和能力的问题,也要考虑经过学生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使大多数学生能领悟。要让多数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切忌太难
3、或太易。问题太难、太深,超越了木班学生目前的智力水平,学生就会望而生畏,丧失了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太易、太浅,低于学生的己有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2.课堂提问谁要心中有数。课堂教学的难点、重点问题,一般指名学习成绩较好而iL平吋比较善于思考的学生(即A组学生)冋答,让优生吃得饱,优生更优;课堂教学的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我会较多地提问成绩稍差而II平时不太爱思考的学生(即B组学生),让他们有发言的机会,更有可能答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课堂提问要随机而动。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我会随机提问,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
4、起他们积极的智力活动。比如,课堂教学中我发现某个学生走神、讲话了,我会把刚才的教学内容转换为问题,让该生回答。这样既让学生注意力集中了,又维护了他的自尊,这比因直接批评他而影响教学进度效果更好。四、因材布置作业、练习作业是我们了解学生、掌握学生情况的最有效的反馈手段。教师精心设计练习和作业,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于优等生的作业,应以知识的灵活应用为主,要求他们做一些较难的题,力求一题多解,培养灵活性和创造性,并加大前后知识的联系。对中等生,应以本节内容熟练应用为主要0的,并要求他们做一些选做题和富有思考性的题。而对于学闲生,以本节内容的基本原理、方法、概念的一次性应用为主
5、,加大知识的单独练习与巩固,只要求一题一解。同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想法,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应加强对学闲生的作业面批。五、分层学生评价对学困生多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中等生,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同吋指出他们的不足;对优生,则高标准、严要求。必要指出的是,分层教学应本着为各类学生提供最优质教育服务的思想出发,给学生提供各种选择的机会,不要把着眼点局限在一定吋间内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而应从长远考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六、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学生以外,还要特别关
6、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吋,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汇报时,把教学的0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冇其他的想法?”冇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冋答又怕冋答吋,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七、重点帮助学闲生由于学生落下的功课较多,一般的方法无法使学生较快地
7、弥补缺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方式。对于学闲生来说,教师不仅要提供一套科学的学习技巧,而且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和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各种学习技巧,学会自我评价,并依据反馈信息修正自己的学习行为,总结学习方法,通过一次次地总结、提炼,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灵活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总之,要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多的给学生尊重和理解,因材施教,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才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中和谐、健康地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