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78094
大小:56.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9
《全制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部分 前 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健康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类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新的威胁。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二十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
2、《标准》)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质增强青少年健康的意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制订的。《标准》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比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标准》提出了课程的性质和理念,规定了学生在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
3、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适应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和要求。《标准》是编写教材,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计划》,实施体育教学和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发展学生体能和增进学生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方法和健康素养的课程。本
4、课程强调学生要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进行运动技术学习和体育锻炼的课程。本课程强调通过合理的运动实践,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是以体育学习为主,同时融合部分的体育保健、卫生、安全、救护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本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的多种价值的整合和体现,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5、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努力构建体育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结构,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的意识和生活方式,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本课程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健康有关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传统养生、营养、环境、社会、安全等知识,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二)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体育与
6、健康课程强调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和情感,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水平。课程目标的确定、学习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能,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体验运动乐趣,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三)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高度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要把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放在中心地位。课程要在充分发挥
7、教师教学过程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四)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要尊重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合理选择和设计课程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学习评价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三、课程设计思路(一)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制订课程内容标
8、准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学科性质和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设置了课程总目标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四级水平的课程具体目标,并根据上述目标制订课程内容标准(见图1)。内容标准采用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具体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和发展要求,为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提供明确的指向与标准。图1 课程目标体系与内容标准的关系(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