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探析

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探析

ID:28362591

大小:7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探析_第1页
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探析_第2页
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探析_第3页
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探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探析(西南大学心理学部重庆400715)【摘要】采用随机抽样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了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年龄、受教育水平、月工资水平与心理特权感心理、个体不道德行为均无显著相关;(2)男性的心理特权感比女性的要高;(3)心理特权感和个体不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4)心理特权感正向预测个体不道德行为。【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285-021.绪论心理特权感是一种个体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理想的对待、却很少考虑其合理性的

2、相对稳定的信念。而不道德行为指违反人们共同牛活准则的行为。心理特权感会引起一系列的适应不良行为⑴,然而关于心理特权感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实证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木探究试图为进一步证实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提供更多依据。2•研究方法2.1被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得到有效问卷300份,男性163人,女性137人,被试年龄分布在18〜50岁,平均年龄29.73岁(SD二5.62)。被试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专科以下占总人数6.3%,专科22.3%,木科54.3%,研究生及以上17%;被试月工资水平2000元以下占总人数6.7%,2001

3、〜5000元33.7%,5001〜8000元29.3%,8001〜20000元23.7%,20000元以上6.7%。2.2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木研究釆用Campbell等(2004)编制的心理特权量表和石金涛等人(2007)编制的员工不道德行为问卷,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84和0.78。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单独测试,所有数据在SPSS20.0上进行处理和分析。3.研究结果3.1心理特权感、个体不道德行为与其他因素的描述分析表1心理特权感、个体不道德行为与其他因素的描述分析由人口统计学变量间相关可知,月工资

4、水平与年龄、受教育水平之间分别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呈显著相关(P<0.01)o月工资水平与性别(男性赋值为1,女性为2)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呈显著相关(P<0.01)o个体不道德行为与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月工资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心理特权感与性别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呈显著相关(P<0.05),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F值为2.95,P值为0.003,<0.01,达到了显著性。男性心理特权感心理高于女性。心理特权感与年龄、受教育水平、月工资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心理特权感与个体不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呈显著相关(r二

5、0.35,P<0.01),说明心理特权感心理越强的人不道德行为越高,反之则反。3.2心理特权感与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冋归分析采用层次冋归分析检验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预测作用,为了排除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将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月工资水平作为控制变量放于第一层,心理特权感放于第二层,其结果如下表2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层级冋归分析结果(N二300)冋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F值为8.94,P<0.001,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当在控制变量上加上心理特权感因素后R2的改变量(ΔR2=0.11,P<0.00

6、1)呈现显著性相关,说明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预测更加显著。4.研究结论(1)年龄、受教育水平、月工资水平与心理特权感心理均无显著相关(2)男性的心理特权感比女性的要高(3)心理特权感和个体不道德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4)心理特权感正向预测个体不道德行为5.讨论与总结5.1影响心理特权感和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因素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心理特权感心理之间存在相关,男性心理特权感心理高于女性,与国外学者Campbell从性别角度研究心理特权感的性别差异结果相符。年龄、受教育水平、月工资水平与心理特权感均无显著相关。这一发

7、现与传统观点不符。这样的结果很有趣,它似乎暗示着心理特权感的形成更多取决于个体的认知加工,而非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影响,同吋也印证了前文提及的心理特权感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状态这一观点。本研究还发现,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月工资水平与个体不道德行为均无显著相关。这同样是一个违背常理及前人研究的有趣结果。非常多的社会学、心理学文献支持,社会经济地位(SES)能够显著预测个体的社会行为[2]。这可能是由于抽取的样本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差距不够大。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研究此问题。5.2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的影响心理特权感对个体不道德行为呈显

8、著正相关(=0.35,P<0.01),说明心理特权感心理越强的人不道德行为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心理特权感高的个体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持过度宽容的态度而对他人的不道德行为却不宽容[3],未来研究中可以探讨高心理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