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

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

ID:28359860

大小:32.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9

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_第1页
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_第2页
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_第3页
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_第4页
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传统道德看网络诚信缺失【内容摘要】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的最重要品质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家,忧患无穷。本文在诚信这一传统道德在现实社会中再现出来的失信现象出发,研究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以期能对规范网络失信行为做出更改的分析。【关键词】道德网络诚信缺失【作者】中共嘉兴市委党校余剑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崇尚的一个基本美德。“诚”就是真实不欺,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对自己,要真心实意地为善去恶,以诚立德;对他人,要开诚布公,以诚相待。“信”是指在与他人交往中应当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诚信要求人们守信履约,不弄虚作假,不欺诈为恶。它对建立和

2、谐的人际关系和推动社会进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不讲诚信,却成了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个最突出的道德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类:一是有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人都成了商人,因此就是要讲赚钱第一。在他们看来,不讲诚信,不讲规矩,不讲道德才能赚钱;讲诚信、讲规矩、讲道德只能赔本。二是一些人由于上过当、受过骗或者曾经不同程度地做过不讲诚信的事,以至于认为诚信的道德信条适用于古而不适用于今。在他们那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关系已荡然无存,非但认为别人说的话不可信,就是亲眼看见的事也认为值得怀疑。由于社会上坑蒙拐骗现象的存在,因而增加了人们的设防心理,有些人常常既不肯对的确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也不

3、肯轻易在真正需要人们帮助的时候接受人们善意的帮助。三是由于不少地区确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恶劣官员,因而许多人对于所有政府官员都抱有一种敌视的态度,宁肯相信小道消息也不肯相信领导干部开会时的讲话。一些人由于看到个别不公正的执法事件和个别贪赃枉的公安干警和执法者,因而宁肯私了人际中的纠纷和冲突,也不肯诉诸法律。诸如此类的现象在某些地方并不罕见。现实中大量的事实说明,诚信缺失已经给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的维持和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网络社会交往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在网络世界的延伸,其本质是人类社会交往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日常社会交往中的诚信原则也应当适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成

4、为网络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但是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当前的网络社会交往中出现了大量违背诚信精神的交往活动,网络社会交往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诚信问题的“重灾区”。一、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1、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网络是知识的产物,知识的保护有赖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成果的拥有者,依法享有对其成果的专用权利。网络知识产权因为依托于互联网这一特定载体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态。网络在发展之初,对社会的影响并不太大,纵然牵涉到知识产权问题也不怎么明显。但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飞跃,网络空间为网民提供了表达个人意愿和发布个人作品的自由空间,再加上互联网对信息几乎是无限制地免费使用,这就为一些别

5、有用心的人提供了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便利,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也越来越多。有学者将此类现象归为“上网”、“下网”、“网上”三种类型。“上网”就是擅自将传统媒体上发表的作品移植到网站上;“下网”是指将网上作品擅自下载并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网上”则是指发表在一个网站上的作品被另一个网站擅自使用的现象。文军:《网络阴影——问题与对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09—310页除去对版权的侵犯外,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还包括对他人的专利、商标权的侵犯以及不正当竞争、窃取商业机密等行为。在当今知识经济中,智力成果和创造力成果理应越来越有价值。但如果任“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任意发展,那么知识产权

6、所有者在没有回报的情况下,可能不想或是无力再进行知识的维护、创新,我们面对的可能是这样一种窘境:网上特有信息的绝对数量越来越少、重复率愈来愈高,没有新的知识信息注入的网络越来越陈旧、越来越没有吸引力;得不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商业网站不再费心思去保护自己的信誉,商业欺诈成为网络的代名词……2、恶意侵犯他人隐私恶意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主要表现为不经他人同意利用各种手段恶意搜集与发布他人隐私。在当前的网络社会交往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中的隐私权问题不断出现,技术上的特性造成网络隐私权不同于传统隐私权。在性质上,个人隐私不在简单地只是一种对他人无害的信息,而成为各种媒体、企业可以利用的资源

7、。也就是说,信息时代的个人隐私具有了“价值”的特点,使一部分人或经济实体可以利用别人的隐私牟取利益,以致网络上个人的隐私权常常受到破坏。从技术上讲,信息在互联网上没有技术屏蔽。任何信息,只要上了Internet,就有被任何其他人从网上获取的可能性。面对神出鬼没的“黑客”、防不胜防的计算机病毒,一般的网站并没有完全保护用户隐私的能力。这些新的特点致使网络中的隐私问题变得格外突出。3、网络谣言与诽谤网络谣言是网络诚信缺失的又一个重要表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