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53721
大小:11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9
《教育社会学分析案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社会学案例分析班级中的“老鼠帮”在某班主任新接的班里,有几个属老鼠的大年龄同学,他们是学校里闻名的“老鼠帮”的部分成员。这位班主任在工作中放弃成见,热情对待每一位同学,对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亲切和蔼。在他召开的长一次班会上,他说:“在我眼里,全班49名同学就像49张白纸,希望你们在各自的白纸上描绘自己最佳的形象。过去的功过只能说明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那些原以为要被警告的同学把低着的头抬了起来。第二个星期一,当这位班主任走进教室时,发现窗明几净,地面清洁。经了解,原来是“老鼠帮”的成员自发组织起来干的。这位班主任立即写了篇《良好的开端——看我们班的希望》的文章,
2、刊登在第一期的黑板报上。从此,班主任与这几位学生的心理距离缩短了。那几个学生在班主任的进一步激发和鼓励下成立起“学雷锋小组”,为班集体做好事,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后来,在班委会的民主选举中,他们中的几位同学还当选为班委会成员-..思考:1、班级组织结构有哪些?2、简述师生交往与互动的形式与意义。分析:研究表明,在班级组织里,一般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在角色分配、执行社会义务基础上形成的关系,这是班级组织的正式结构;另一种是因日常的接触而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班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正式结构是指组织内部职、权、责三位一体的体系。正式结构的实质是组织内的个人关系,这种关系是从制度
3、上预先规定好的,不以组织内的个人关系为转移,其目的是将组织的活动统一起来,有效达到组织目标。非正式结构主要是靠个人的感情、兴趣、爱好相习惯来维持,远不如正式结构稳定。班级组织的非正式结构,通常专指班级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有人数少、吸引力强、“集体性”强、沟通效率高等特征。在班级组织中总会有一些让人伤脑筋的学生,人们常常将他们与“落后”、“麻烦制造者”、“问题学生”等词联系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学生往往会形成破坏群体。—般来说,教师对班级中的“优生”有着较大的“好感”,这样,教师从情感上更愿意和这些学生进行交往与互动,对他们也寄予较高的期待;而对班级中的“差生”,教师则多
4、少心存“并蒂”,从情感上,教师并不愿意和这些学生有更多的交往与互动,对他们没有更高的要求和期待,但出于教师的责任,以及担心“差生”给班级带来不良影响,又不得不加强和他们的交往与互动,其结果是在与“差生”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中,教师常常倾向于采取专制和否定的方式,抑制着他们的发展。案例中班主任在工作中放弃成见,热情对待每一位同学。对“老鼠帮”的成员给予即时的肯定。写了篇《良好的开端——看我们班的希望》的文章,刊登在第一期的黑板报上。从此,拉近了和“老鼠帮”的成员的心理距离。这是位民主型的教师。民主型教师既不放任也不专制,他们以一定的规则来维持班级秩序.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规则的制定,让学生在参与规
5、则制定的过程中明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民主型教师给予学生选择自己行为的自由,同时也教导学生,要是选择不良行为,就必须承受该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学生一旦了解了行为的后果,就可以更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在这样的师生交往于互动中,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多数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 教师也成为弱势群体一直以来,传承文化、培育人才,教师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工作强度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以至于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状态。教师的职业状态正在挑战他们对职业的坚守程度。“想起学生就觉得头疼!”北京某小学的一间教师休息室,周华老师的这句话引起
6、了同事们的共鸣,也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青年教师诉说工作压力大,老教师也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不少人有意无意把教师看成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学生成绩不好,要找老师;学生品德出了问题,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生磕着碰着,也是老师的责任。这些当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问题都推向老师。”周华半开玩笑,“其实教师也是弱势群体”。幼儿园阿姨、保姆、教书匠、保安、心理医生是周华认为自己扮演着的多重角色。每天面临班上几十个性格不同、状况各异的学生,繁重的工作让她感觉自己身心俱惫。再加上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而杂,“学校教育有时拼不过社会的影响”,教学成就感的缺失,也让她的职业热
7、情慢慢消退。思考:1、教师为什么会有业倦怠?2、要消除职业倦怠,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下手?分析: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工作耗竭、职业枯竭,国内大多使用“工作倦怠”一词。对工作倦怠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4年,佛罗登伯格首先提出了“倦怠”一词。他认为,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的症状,这种症状最容易在工作情境中出现。当工作本身对个人的能力、精力及资源过度要求,导致工作者感到情绪枯竭、筋疲力尽时,工作倦怠就产生了。1981年,马斯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