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

ID:28353594

大小:13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9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_第1页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_第2页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_第3页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_第4页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真的有助于向上社会流动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的艺术怎样做个好老师第一讲 师范的意义与教育的境界裴纯礼一、“师范”的意义㈠“Normal”与“师范”的由来纵观世界教育发展史,师范作为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最早起源于17、18世纪的法国和德国⒈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文理科顶尖人才而闻名于世,其宗旨是“优秀的思维方式”与“优秀的教育机制”有机结合且相得益彰,为国家培养教师、研究人员和较高科学素养的行政人才总校分3处,分别坐落于花都的于勒姆大街,朱丹大道和蒙突奇区,还在外省郎寨和富尔于夫设有分校(占地3000亩)学生一入学就自动获得“实习公务员”身份,4年学习期间可享受两年的

2、停薪假期,可出国深造或深入研究专业;毕业后,必须为国家企事业单位服务6年⒉“Normal”与“师范”在中国“Normale”最先被翻译成日文,用的中文字符“师范”。在我国古典文献中,师范最早出现于汉朝扬雄编著的《扬子法言》:“师者,人之模范也。”㈡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与校名的由来戊戌变法前夕,梁启超起草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就提出设立“师范斋”的设想,并疾呼:“欲革旧习,兴智学,必以立师范学堂为第一义。”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继承和发展了梁启超的师范教育思想,强调“办理学堂首重师范”,创设了含师范馆在内的京师大学堂(1902年12月17日)。1923年,京

3、师大学堂(师范馆)正式改名为“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师范”的英文翻译选用了“Normal”;征求过1919年来中国讲学的美国教育与哲学大师杜威,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系主任孟禄,日本教育大师的意见,最后定为“BeijingNormalUniversity”。是世界上第一所同时使用Normal和University的大学。㈢“师范”的意义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法国高师校长:立足创新。好的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好书,而应一生“为人师表,为人模范,为人表率”。好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人。只满足于教好书,只是一个“教书匠”;好的老师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应与学生做心灵的沟通,应成为学生心灵可以信赖的港湾;好的教师应努力自觉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尤其是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能力。㈣好的校风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习惯就是素质,好习惯就是高素养!⒈好的校风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保证一个人的习惯是从幼儿园开始养成的;儿时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一辈子起作用-页脚---儿时养成的坏习惯,到大学、研究生、工作阶段就很难改了(古语:浪子回头金不换)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校风对一个人成长不同阶段的作用(习惯、知识、人格):•约束作用(外因:必然与潜移默化)•熏陶作用(内因:潜移默化到自然习惯)⒉三种毕业生•随波逐流•出污泥而不染

5、用自己的理念去影响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去改造环境提问:哪种人最难?您属于那种人?案例:一个北师大校友在西北的故事⒊和谐的学术氛围是润育大师的基本条件中小学•再好的种子没有好的土壤、空气、水和养料长不出好的庄稼•为培养合格的公民、为培养未来大师的好苗子贡献力量大学•只有能润育大师的地方才能保证引进的大师真正发挥作用•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能上能下的人才,为创建培育大师的氛围贡献力量二、好教师的标准㈠好教师的标准⒈传统的标准(也是目前各级教学主管部门和社会评价标准)以下都是当前评职称、评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当前社会上评价好学校、好教师的标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分

6、很高•◇多次获得优秀教学成果奖•◇正式出版了很多本教材•◇正式发表了很多篇教学研究的文章•◇培养的学生考上重点初中、重点高中的比例很高•◇一大批学生家长请我做家教提问:以上是否涵盖了“师范”本身的意义?它们是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这位“名师”是否好老师?案例1:一位听过我报告的南方小学老师的儿子的故事案例2:老师培养的某个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考上清华大学的某个学生用硫酸去泼动物园的狗熊问题:从上面和下面的案例反思什么是好老师的标准?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注:摘自《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钟启泉、崔允郭⑴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⑴关注学生作为“整体

7、的人”的发展整体的人: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①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怪圈•学生知识越来越多,常识越来越少•学生智商越来越高,智慧越来越低统一的课程标准最低要求•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②追求学生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学生与自我的和谐健壮体魄、良好心理素质、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生活方式学生与他人、社会的和谐•社会责任感、善于协作、终生为人民服务学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初步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等强调生活与经验回归,围绕上述三个关系开发课程⑵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①增强

8、课程的生活化•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来源生活,还原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