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52404
大小:37.2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09
《教育学练习题中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练习题(中学)发布日期:12年10月29日 浏览次数:1997教育学练习题一、选择题1.教育学是()。A、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活动C、现代社会特有的活动D、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独有的活动2.学校教育产生于()教育阶段。 A、古代B、原始C、近代D、现代3.班级授课制是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教学方法D、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的教育理想。 A、非制度化B、前制度化C、制度化D、义务教育5.()被看成是“文雅教育”的源地。
2、A、印度B、埃及C、雅典D、斯巴达6.教育学就是研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A、教育事实和教育现象B、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 C、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D、教育方针和教育事实7.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8.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青年与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9.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10.反映亚里士多德
3、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培养》D、《民本主义与教育》11.被人们看作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标志的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2.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的代表。 A、人文主义教育学B、存在主义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D、要素主义教育学13.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14.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
4、《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类,即 A、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B、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审美目标 C、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动作目标D、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15.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洛克D、裴斯泰洛齐16.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5、()。 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学校教育D、社会教育18.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B、卢梭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D、夸美纽斯和杜威19.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20.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 A、生产力B、文化C、科学技术D、政治经济制度21.生产力对教育起()。 A、辅助作用B、决定作用C、主导作用D、促进作用22.()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A、政治经济制度B、科
6、学技术C、生产力发展D、文化发展23.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是()。 A、家长B、学校C、政治经济制度D、文化传统2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2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文化。 A、观念和制度B、精神和观念C、组织和制度D、物质27.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文化现象,所以学生文化具有()。 A、情
7、感性B、深刻性C、稳定性D、过渡性28.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A、布卢姆B、布卢纳C、皮亚杰D、舒尔茨29.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这是教育的()。 A、绝对独立性B、相对独立性C、历史继承性D、生产性30.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学校的精神和观念文化B、学校的物质文化 C、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D、学生亚文化31.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 A、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B、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D、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3
8、2.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B、普遍性C、基础性D、能动性3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35.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