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心理学背诵

教育学心理学背诵

ID:28352099

大小:76.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2-09

教育学心理学背诵_第1页
教育学心理学背诵_第2页
教育学心理学背诵_第3页
教育学心理学背诵_第4页
教育学心理学背诵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心理学背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v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属性: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沛·西能,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学起源说(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4、教育的发展阶段: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重视对军人和武士的培养)和雅典教育(重视培养多方面人才)。封建社会以教会教育(培

2、养教士和僧侣)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5、教育思想:l《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凌节而施”、“长善救失”等)。l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l柏拉图——《理想国》,提倡“寓学习于游戏”,早期教育应该得到重视。l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首次注意到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其进行分阶段教育。l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l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把一切知识

3、交给一切人”。l洛克——《教育漫话》,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差异来自教育。主张绅士教育。l卢梭——-..《爱弥儿》,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l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l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l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l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

4、教学论”,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l赞科夫——发展教学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强调学生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结合。l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础性。l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l苏霍姆林斯——提出全面发展的教学理论。6、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从阶段性教育走向

5、终身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经济与教育: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内容和结构。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政治-..与教育:政治对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教育制度有制约作用。教育能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制造舆论,影响政治时局、促进正是民主。1、文化与教育:文化对教育内容、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有制约作用。教育传递文化、传播文化

6、、选择文化(对文化价值的引导)、创造和更新文化。2、社会人口与教育: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质量制约教育质量、人口迁移和分布也对教育有制约作用。教育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促进人口社会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对社会作用具有能动性、自身的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发展不平衡性。第三章教育与个体的发展1、人的发展的基本理论: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性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

7、育”、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外铄论(代表人物:荀子“性恶”、洛克“白板说”、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家,重视教育的价值)多因素互相作用论。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生理前提、物质基础,格塞尔“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环境(环境是个体身心发展、成熟的客观条件;环境对人的作用离不开社会实践)、教育、个体的主观能能动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否定揠苗助长、凌节而施)、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

8、的总体特征)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不平衡,;不同方面不平衡。要抓关键期)互补性(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等方面超长发展弥补视力方面的缺陷)个别差异性(聪明早慧、大器晚成,坚持因材施教、弹性教学制度)-..第四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标(国家)、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课程目标、教学目标。2、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作用(全部教育工作最根本的问题是受教育者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教育活动的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