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

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

ID:28351755

大小:70.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_第1页
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_第2页
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_第3页
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_第4页
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先秦孝观念的历史演进[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孝观念对于家庭的和睦团结和国家的稳定统一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旨在对先秦孝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及历史演进作深入细致的探讨,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其屮的精华,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祌文明的建设。[关键词]孝观念;先秦时期;伦理道德[中图分类号]B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012-02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的源头。在孝观念的发展中。先秦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历史时期。孝观念产生于西周。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其对象内涵也在不断演变,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点。这对中国社会伦理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孝观念形成于何时,近年来学术界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孝观念是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的产物。在远古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在同自然界作斗争的过程中,除了祈求神灵保佑,惟一所能依靠的就是前人不断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而在那时老人、长者自然而然就成了这些经验的载体和传承者,从而受到人们的敬仰、尊奉。也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尊老、敬老的传统。但这些只能看作是孝观念的朗芽和朦胧表现,说孝

3、观念形成于父系氏族公社,虽然也许具有理论和逻辑的合理性,但还是缺乏足够的具有直接说服力的实物证据。另一种观点认为:孝观念起源于殷代。虽然根据文字可靠史料,“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的甲骨卜辞和铭文中。但是殷人对帝神及祖先的崇拜、敬奉及祭祀活动都是源于恐惧、敬畏的心理和对现实生活的需求。这种崇拜和信仰本质上应属于宗教形态,并没有伦理价值。笔者认为,作为伦理观念的孝是西周时形成的。周人对帝神和祖先的尊奉是一种在感恩的心理驱使下的一种对祖先的报本的孝行。这种孝观念体现了人报木返始的道德情感和基于这种情感产生的道德自觉。在周代

4、的金文屮,有大量关于孝的记载。此外,在《尚书》、《诗经》屮关于孝的论述也很多。这说明在两周,孝观念已成为社会普遍的伦理观念。在宗法分封制的条件下,孝观念维护了宗法等级秩序和整个宗族的和谐稳定,巩固了天子、诸侯的统治地位,于是“孝”成为调整和维护政治关系、强化王朝统治和维系社会秩序的道德行为准则。在西周时期,孝观念的内容己比较完备。它包括下谢两个方曲一是对故去的父母、祖先的追孝,施孝方式主要是祭祀。如《国语?周语上》屮说:“夫祀,所以昭孝也。”《国语?鲁语上》云:“夫祀,昭孝也,各致斋敬于其皇祖,昭孝之至也。”《

5、礼记?祭统》:“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诗?周颂?雍》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二是对在世父母的孝养。在西周的历史演进中,对在世父母的孝养远远晚于对祖先的追孝,在早期更多地表现为孝行,而不是成熟的、理性的孝观念。但对健在父母的孝,在这时期的文献和相关资料中也还是可以找到的。如《尚书?酒诰》载:“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周礼?地官?师氏》载:“一日孝行,以亲父母。”《诗?大序》日:“先王以是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6、,移风俗。”《书?君陈》载“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同时,对孝与不孝,周统治者也制定了具体的奖惩措施。如《尚书?君陈》载,君陈这个人,由于“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所以就任命他做官。与此相反,周人认为对不孝耍严加惩处,在《周礼》卷10屮,则把不孝列为数刑之首:“以乡八刑纠万民,一日不孝之刑,二日不睦之刑……”孝的思想在西周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对于孝的态度却差别很人。主张返归于“无名之朴”的道家认为,孝是人类堕落之后产生的一种不吉祥的东西,认为孝是虚伪的朿缚人性的东西,故《老子》曰:“

7、六亲不和有慈孝。”《庄子?天运》中则讲:“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太息而言仁孝哉?”主张以法治国的法家对孝观念也持否定态度。比如《韩非子?忠孝》中说:“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而墨家则以“利亲”、“交孝子”为重要内容,强调物质上奉养父母的重要性。如《墨子?节葬下》曰:“今孝子为亲度也,将奈何哉?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若三务者,孝子则为亲度也。”而儒家不仅承认孝观念的社会伦理价值,而且在哲学上给重要的地位。儒家认为孝观念是道德

8、的起源,密切影响着社会的安宁。以孔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儒家知识分子对西周以来的孝道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改造和创新,为孝观念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这一时期,孝观念由宗教伦理变成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在西周,虽然孝观念的内涵己经比较完备,但主要含义还是尊宗敬祖的“追孝”。而孔子则重视孝观念的现实人伦道德意义。围绕这一基本原则,他还提出许多具体的孝的理论和规范,将孝观念发展到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