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ID:28348848

大小:6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分析_第1页
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分析_第2页
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分析黄海智余远裕(广西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北海536000)【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出现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药源性肝损伤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病史及服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记录,对照组患者不进行用药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肝损伤治疗。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情况,研究组患者2周后肝损伤情况较2周前有一定的加重,研究组经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有明显的好转,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o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o结论:药源性肝损伤发病机制复杂,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治疗是降低这种并发症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关键词】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123-02药源性肝损伤系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自身所具有的毒性和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所导致患者肝脏受损[l-3]o药源性肝损伤不仅仅存在于西药,部分中药及保健品的使用也可能导致药源性肝损伤[4]。随着医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用于临床治疗,药源性肝损伤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5]。药

3、源性肝损伤已成为大多数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本文通过对药源性肝损伤的大量临床实例进行研究,探讨了药源性肝损伤的临床出现原因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一2014年9月药源性肝损伤患者共64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6.2±7.4)岁;其中研究组32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42.7±5.3)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5.9±1.7)年;对照组32例,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46.2±7.4)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

4、(4.8±2.2)年。64例患者的具体用药情况如表1所示,所有患者均在告知情况下参与此次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1.2用药干预方法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用药干预措施,患者照正常治疗方法用药。研究组:对患者所使用的可疑药物进行停药或减少用量,进行用药干预和肝损伤治疗,主要包括停用或减量可能导致药源性肝损伤的药物,并给予保肝和褪黄等药物治疗,进行1〜2周的用药干预和治疗。1.3统计学方法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包分析,取α=0.05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均采用χ2检验,当P<0.05吋,认为差异具

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肝功能情况如表2、3所示,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伤情况,但两组之前的总体肝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o3•讨论当前人类正暴露于6万种以上化学物质的威胁中,其中包括3万种以上的药品和保健品,另有3万余种的食品添加剂和环境污染物质,这些外因性化学物质多在肝脏各种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强的物质由肾脏排出。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脏器,因而也是药物损伤的主要靶器官[6]。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100种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及保健药也有导致肝损害的可能[7・

6、8]。本文对大量的药源性肝损伤临床实例进行了研究,肝损伤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病史及服用药物情况进行统计记录,研究组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肝损伤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2周后肝损伤情况较2周前有一定的加重,研究组经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有明显的好转,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者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干预后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o药源性肝损伤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药物治疗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和治疗是降低这种并发症发病率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参考文献】[1]刘丽萍,王颖,陈玉玲・5

7、0例药源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8):379-379.[2]李治,苏华,冷静.国内外药物性肝损害状况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8,9(6):476-480.[3]陆玮婷,李军,欧宁等・276例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32-834.[4]许恒利,罗捷,梁英学,黄必兴,黎敬军,黄恩伟,覃文科,李冬鲁.肝损伤的程度、类型与治疗方法选择[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11,1998,01(12):18-20.[5]王艳,陈慧敏.静脉渗漏性损伤的药源性因素分析

8、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9,24(4):95-97・[6]EvaluationofprognoSticmarke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