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46547
大小:68.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糖尿病足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糖尿病足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杨僧娥(河北省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内二科056200)作者简介:杨僧娥(1972.1-),女,河北武安人,木科,护士长,主管护士,研究方向:呼吸、内分泌。【摘要】目的:探讨与糖尿病足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木院24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糖尿病足的发生可能与病人的年龄、血糖值、糖尿病教育、吸烟有关。结论:临床应加强患者血糖控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强糖尿病教育,以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形成。【关键词】糖尿病足;相关因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
2、)09-0315-01糖尿病患者常因血管和神经病变,而引起糖尿病足,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组织的破坏[1]。多发生于下肢、足趾、足底部,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有增高趋势,现对我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间24例并发糖尿病足患者的发病因素、护理和预防进行探讨。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216例糖尿病患者中,男性106例,女性110例,平均年龄51.83±0.78岁,平均住院时间31.02±1.01天,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15.44±1.08mmol
3、八,并发糖尿病足的24例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2.32±0.38岁,平均住院时间43±6.17天,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最高者31.4mmol/L,最低10.2mmol/L。1.2临床诊断要点: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足部有缺血表现:如疼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消失,皮肤苍白等等;足部有神经病变、皮肤及皮下组织萎缩④足部皮肤有水泡,溃疡或坏疽等创面,可结合超声检查、生化、X线检查确诊。1.3临床表现:24例病人均有足部皮肤干燥,弹性差,温热觉及痛觉障碍或消失,8例出现间歇性跛足,休息痛,10例肢端有水泡,溃疡形成,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肢端坏
4、疽。1.4方法:统计方法采用X2检验、百分率,分析和描述我科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足的情况。2结果2.1糖尿病足的发病率:216例糖尿病患者中,并发糖尿病足24例,约占糖尿病住院总人数的11.1%。2.2糖尿病足与血糖值高低的关系(表1)2.4糖尿病足与吸烟的关系:本组吸烟患者78例,并发糖尿病足18例,并发率23%,非吸烟患者138例,并发糖尿病足6例,并发率4.5%,经过统计学处理,X2=17.94,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5糖尿病足与糖尿病教育的关系:本组接受过糖尿病教育的患者90例,并发糖尿病足者3例,并发率为3.3%,未接受糖尿病教育的患者126例,
5、并发糖尿病足者21例,并发率为16.6%,经统计学处理X=944,P<0.01,差别冇统计学意义。3相关因素分析0前认为糖尿病足发病机制为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感觉丧失及合并感染所致[2】。即患者肢体发生动脉硬化后可引起缺血,血管运动减弱,使局部组织抵抗力减低,易引发感染。本组病例并发糖尿病足者占11.1%,吸烟者比非吸烟者为发病率高,未接受过健康教育者比接受过健康教育者发病率高,血糖值越高,年龄越大其发病率越高。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应引起重视:3.1患者血糖高时,组织细胞山梨醇代谢途径异常活跃,造成微血管病变和神经营养性障碍,引发皮肤代谢异常。3.2随着年龄增长,动脉血管发
6、生衰老,易发生下肢动脉血管硬化和闭塞[3】,导致血液循环减退,下肢血流减慢。3.3吸烟可使小血管疫挛,加重动脉硬化,加重肢体缺血。4护理对策4.1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减少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和基础的环节。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及时进行血糖、尿糖检査,并通过饮食结合药物,联合控制血糖水平。4.2广泛开展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许多患者缺乏本病基础知识,存研究发现60%患者不会控制饮食,72%患者不会监测血、尿糖,92%患者不了解如何过度运动[4],通过幵展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及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改善对糖尿病的治疗,防止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对病人
7、家属开展教育,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监护和治疗能力,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对患者可实施整体护理、床旁宣教、集体座谈和讲课,发放糖尿病知识手册,进行多渠道宣传。4.3加强足部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应<40°C;剪平指甲,指甲不宜过长或过短,预防细菌和霉菌感染;每天检查足部:观察有无破损、裂口、水疱及红肿、变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避免外伤,烫伤;选择合适的鞋袜,以棉毛质地为佳,避免足部受压。4.4对于老年病人,预防宣传尤为重要,避免引起血糖增高的危险因素,治疗原发疾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应加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