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30102
大小:67.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网贷整治“逃生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贷整治“逃生计”或被动,或主动,在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平台合规经营和转型发展比预计来得要早一些。在各类互联网金融机构中,网络借贷平台问题最多,遭遇整治力度最大,合规化转型最迫切。按银监会要求,2017年8月是网络借贷平台实现合规经营的最后期限。随着整治工作的逐步开展,许多平台的合规转型开始加速跑,?续提早解决贷款限额、银行存管和平台备案三大主要问题。加速转型,已然成为各机构的“整治后遗症”。在合规化调整的背后,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也逐渐意识到业务量的收缩和经营成木的提高,于是一些人型平台纷纷试水
2、集团化运作和品牌升级。当然,也有一些小平台或选择退出,或转型做汽车金融、垂直电商、消费金融和小贷等牌照,或与金融资产交易所合作。尽管互联网金融正在告别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但各种标新立异的转型、更加复杂的业态会否形成新的监管空白和行业难题?“那些没有消费金融牌照的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反而更无所顾忌,展业方式比持牌机构更灵活。”一名业内人士不禁感慨,不断涌现的所谓金融创新背后,网贷行业的去处是个问题。忙转型不少“金融创新”是机构与监管层的“猫鼠游戏”,互联网金融更不例外。在基木监管原则和整治办法出台之后,几乎所有平台的
3、转型都是对规避监管的另一种试探。第一条转型之路是集团化经营。按照监管要求,网络借贷平台禁止混业经营,禁止代销银行理财、券商资管、基金、保险或者信托等金融产品。于是,一些大型网贷平台开始集团化布局。2016年下半年起,PPmoney、开義贷、爱钱进、团贷网、积木盒子和银客理财6家P2P平台实现了集团化,业务涵盖网贷、金融资产交易、企业理财平台、私募基金、代销基金、保险经纪业务、金融资产交易所、网络小贷等。原本被禁止的各类混业业务,开始划转到集团旗下其他子公司操作。由此,民营资本金融混业集团化发展的密集爆发期到来。
4、第二条转型之路,是各类场景成为网贷平台的首选。按照监管要求,网贷平台要对借贷额度进行限制。其中,个人和企业在同一平台借款上限分别为20万元和100万元,而在不同平台借款上限分别不超过100万元和500万元。这使得许多高端车贷、房贷和屮小企业抵押借贷业务受到严重打击,于是网络借贷平台幵始尝试各类场景下的消费金融。例如,民生电商旗下的民生易贷从企业的客户定位开始转型到出国金融和车险分期等业务。第三条转型之路是“抱上”金融资产交易所这条大腿。受限额、不得开展类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债券转让等限制的影响,资产交易所成为网贷
5、平台追抱的“大腿”。一般来讲,网贷平台与资产交易所的合作主要以两种业务模式存在:一是参股或组建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包括陆金所、开鑫金服、安心贷等平台都有旗下的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可以直接研发并发行产品;二是战略合作,包括人人贷、人人聚财、真融宝等平台选择了与金融交易中心合作,在资产端和用户资源上合作共享。忙合规除了依靠转型避开监管以实现合规之外,真正的合规化一定是硬碰硬的调整,无擦边球可打,包含一系列网贷平台迫切需要完成的合规动作。其主要难点,在于银行存管和平台备案。“整治工作加速了平台合规化发展进程。我们早已跟银
6、行签署了存管协议,随着整治工作开展,存管系统对接的进程也在加快。”借贷宝副总裁翁晓奇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翁晓奇认为,银行存管的要求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资金池,回归信息中介属性。借贷宝一上线就主打熟人借贷,资金直接由借贷双方直接划转,既没有资金池,也没有增信,属于纯屮介属性,因此合规难度不大。而对于那些很难实现借贷标的一一对应要求、缺乏大资本或大股东背景的网贷平台,银行存管或许是其退出网贷行业的最直接原因。当然,迈过了银行存管这一坎,还有备案登记这一关口。2016年11月,《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备案登记管理
7、指引》开始下发至部分地方监管部门,对备案登记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按照规定,网络借贷平台应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提出备案登记申请并提交资料,经市核通过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办理登记并出具备案登记证明文件。根据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出具的备案登记证明,网贷平台向通信主管部门申请相关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并且在办理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将结果反馈到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办理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和银行资金存管业务的前提,均是要求有备案登记证明。对于那些尚未进行银行存管的网贷平台,这两道门槛叠加,可谓任务艰巨。新难题前述诸多压力下的各种转
8、型变换,为网贷行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战场,也提出了新的难题。一方面,网贷平台集团化经营加速了民间金融的混业化趋势,集团化平台在实际业务中难以避免关联交易,以协同合作达成各子公司之间的共蠃。尤其资金端和资产端业务都有布局的集团,其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很大程度上会触及关联交易红线。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层主张“穿透式”监管思路的当下,对于这些主导创新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日益复杂,关联度日益增高,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