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ID:28323233

大小:7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1页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2页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3页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王颖(江苏省荣军医院江苏无锡214000)【摘要】目的:分析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总结循证护理对策。方法:2011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井有182例肿瘤患者留置PICC,按照PICC路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发生静脉炎52例次,导管堵塞11例次,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次,血栓形成11例次;血栓形成11例次,涉及患者8人,其中10例次同时表现为同侧手臂、手疼痛肿胀感,7例次患者臂围明显增粗,1例次无明显症状表现,抽回血时有明显阻塞感;采用抽吸方法吸岀血栓2例次,采用尿激酶溶栓8例次,1例失败拔除导管。结论:

2、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的原因较复杂,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年龄、制动、原发性高凝状态、肥胖、创伤、炎性肠道疾病、粗暴操作、穿刺失败、回血时间过长等是高危风险因素,需规范穿刺、送管、封管、输液操作,筛查高危因素,控制可供因素,对于高危患者主动给予抗凝药物。【关键词】PICC;静脉血栓;肿瘤【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1-0187-02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常用手段,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

3、ther,PICC)是一种长期静脉输注手段,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具有对血管损伤小、适应性强、留置时间长等优点,是恶性肿瘤化疗主要输液手段[1]。但PICC是一种创伤性技术,不可避免存在相关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是PICC常见并发症,血栓形成危害较大,直接影响输液安全性,影响PICC留置时间[2]。高质量的护理是预防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方法,但目前关于PICC致静脉血栓护理研究较少,尚无规范的护理路径可供遵守。2011年1月〜2015年10月,医院共有182例肿瘤患者留置PICC,现报道如下,总结护理经验,分析PICC所致静脉血栓发生原因,总结护理经验

4、。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2例患者,其中男108例、女74例,年龄36〜79岁、平均(54.8±11.9)岁。肺癌43例、胃癌31例、乳腺癌28例、其它80例。1.2方法置管前,对穿刺部位及其周围皮肤进行消毒,预消毒无菌包,之后正式消毒,彻底消毒,预防细菌通过穿刺部位随导管进入患者体温。待干后,进行穿刺,一般取舒适体位,如卧位,穿刺前需预防血管痉挛,做好防寒保暖。置管动作需轻柔缓慢,送管时,以生理盐水冲洗手套。置管成功后,固定导管,以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进针部位。部分患者选择特制小方巾覆盖穿刺点,外加3M透明敷料,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延长

5、管固定采用S或C型与圆盘仪器固定,采用正压封管,脉冲式封管,10ml以上注射器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暴力动作。置管成功后,记录置管吋间、导管型号等信息、穿刺过程、静脉选择、置入体内长度、剩余导管长度。定期观察患者体质,测量置管肢体臂围,及吋发现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建立输液档案,加强输液吋监护,若见异常及吋通报,对症处理。2.结果发生静脉炎52例次,导管堵塞11例次,导管相关性感染8例次。发生血栓形成11例次,涉及患者8人。11例次血栓形成,其中10例次同吋表现为同侧手臂、手疼痛肿胀感,7例次患者臂围明显增粗;1例次无明显症状表现,抽冋血吋有明显阻塞感。出现血栓后

6、,采用抽吸方法吸出血栓2例次,其余9例次均采用尿激酶溶栓,成功8例次,1例失败,不得不拔除导管,置管后第76日。3.讨论3.1PICC致血栓形成原因分析PICC致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较复杂,与个人体质、穿刺手法冇关,在相同的置管、护理条件下,个人体质如血液情况、是否为血栓体质直接影响血栓发生风险。3.1.1理论分析关于静脉血栓,普遍认为静脉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人因素。首先:PICC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导管不可避免损伤血管内壁,特别在导管末端可能出现反复机械性血管损伤,静脉血管损伤,会发生免疫应答反应,诱导相关凝血物质活化,抑制抗凝机制,使静

7、脉内膜处于促凝状态[3]。其次:正常血流一般为脉冲血流,但血流速度减慢吋,血流多为湍流血流,血栓易起源于血流缓慢处,导管末端可形成湍流,此处易出现红细胞沉积,使瓣膜局部处于低氧状态,促凝血因子积聚。此外肿瘤患者运动量显著下降,常出现心肺功能障碍,血流进一步趋缓,这些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最后: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生物学机制,其主要通过内源性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和酶原促凝,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凝血物质激活与释放异常。3.1.2危险因素主要内在危险包括:年龄、制动、原发性高凝状态、肥胖、创伤、炎性肠道疾病等。肿瘤患者中不乏高龄者,高龄者静脉

8、血栓发生风险明显上升。化疗患者活动量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