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16919
大小:52.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艺术设计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艺术设计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探讨与教学实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发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挖掘和培养浮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推动他们在充满竞争的艺术设计道路上谱写成功篇章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成功二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等方面的心理因素。从人类智慧行为的心理结构看,非智力因素属于非认知性心理机能系统,在学习上发挥着推动、强化和创造等方面的作用。本文认为非智力因素在艺术设计教育屮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设计中
2、创新及创造性的培养,兴趣与毅力的培养等等。一、设计过程中竞争意识的培养今天,展现在高等专科学生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设计专业舞台。为使他们能较好地明确学习动机,服务于社会,就应在教学中赋予其强烈的竞争意识,让他们明白现实状况中只有第一名的成功设计才能中标。而从现状来看,高专学生竞争意识模糊不清,要么认为自己技不如人,自卑自弃,耍么不知怎样参与竞争,无所适从。适时地在教学中加入竞争环节,是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如小课题的竞评),竞争中由于问题和对手的客观存在,外部因素会刺激主体的创造思维,从而超常发挥出潜能。艺术设计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在
3、教学中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一些社会上的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竞标活动,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完善学生心理品质。概言之,对竞争意识的培养应该是思想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二、设计过程中创新及创造性的培养艺术设计是独创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富有个性、新颖独特的创新设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新设计思维。因而教师应对思维科学,特别是对创造性思维要有一定的领悟和掌握。在设计教育中创造思维的训练可以是多种方式的,女山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学科交
4、叉的立体思维等。创造思维贯穿于艺术设计Z屮,在设计作品时就容易实现对己有形式的突破和创新,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同使用要求,切合时代脉搏的创新理念和思维方式往往也是容易成功的。例如,长沙市新河三角洲的改造规划中,阡陌建筑公司提出的人车分层的空间设计创新;又如2008奥运金牌设计中“金包玉”的材料设计创新一一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对玉的深厚感情,又突出了金牌的特质。由此可见对一个设计师或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讲,都有必要不断地加强口身修养,提高创作的个性思维。作为教师,应十分注意发现和鼓励有个性的设计,帮助学牛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建立
5、自信和自学的个性追求。同时还必须把创造性教育作为一种全过程,它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全面系统的培养,而且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把创造性心理素质教育融于课堂内外。三、设计过程中兴趣与毅力的培养。兴趣是人们学习与工作的推动剂。身处信息时代,各种设计思潮,市场需求瞬息万变,这都需要我们主动学习,不断去寻找和吸取灵感。达尔文说:“热衷于一切我认为有趣的事物……而在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实施快乐教育、赏识教育,让学生乐而学之。同时在能动性的培养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市场,撰写报告以接触社会;还可以有目的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著名设计师的著作或传略,了解其顽强的意
6、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学习大师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原子说的创造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毅力、意志对人來讲,比天资聪明更重耍得多。因为一切创造、发明和事业的成功,都是耍经丿力千难万苦才可能实现的。艺术设计的过程其本身始于艰苦的材料的积累、长期的酝酿探索,其后才会有顿悟。一个设计做了成打的草图和研究模型,有时也会觉得“山穷水尽无我路”。这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去感化学生,教导学生。而浓厚的兴趣不仅可促使在设计过程中保持最佳状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又增强了学生的拼博意志。这样,兴趣越浓厚就越可能
7、主观能动地投入到设计攻坚之中,循环训练中学生的毅力就会更顽强、意志就会更坚强,而顽强意志这种藏在人生命本体内部的力量,值得教育者利用一切手段去开发。由于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陶冶我们的高尚生活情趣,对造就人才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在注重综合素质的今天,我们更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应将之与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老师、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关心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既帮助学生实现其人生理想,乂满足社会需求,进而推动高等专科层次的艺术设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责任
8、编辑:李向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