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15912
大小:54.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演示实验要“把握时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演示实验要“把握时机韩福妹(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小学福建莆田351100)【摘要】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讲授知识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观看的实验。这种实验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通过把握演示实验的时机来激发学牛.对实验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开发儿童创造思维来升华理性认识。【关键词】引导;时机;实验;好奇心演示实验是由教师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实验。演示实验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科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也是将学生引入科学世界的向导。演示实
2、验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验证所学知识。演示实验应“把握时机”,使学牛.明确实验目的,明白实验原理给学生提供明显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识,建立新概念、掌握新方法。一般说演示实验的时机应根据木次实验的目的来确定,通常有以下几种安排:1.授课前的演示以激发兴趣和导入为主要目的,课前教师生动而形象的演示能激发学生好奇的心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如在教三(下)《物理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教师首先演示瘪了的乒乓球放
3、进热水中会重新鼓起来的实验。学生亲眼见了球是如何鼓起来的,顿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时再配合教师适时积极的引导,学生很快便投入到了主动探究之中。若是教师再巧妙设计,使得课前的演示如同魔术一般,效果自然妙不可言。演示实验容易引发学生的回归感和亲切感,有助于提高演示实验效果。如四(上)《植物的根和茎》一课的教学,课前教师先出示一株植物(通心菜)依次去掉叶和支根,让学牛.认识茎。在建立茎的概念后,教师用事先准备的植物分类演示,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茎。如用玉米、水稻等认识直立茎;用番茄、通心菜认识葡萄茎;用豆角、牵
4、牛花认识缠绕茎;用黄瓜、丝瓜认识攀援茎。利用原始素材直观演示,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喜闻乐见,效果也很好。1.授课中的演示以提高讲解效果为主要0的,为了说明事物的原理、性质或方法等而采取的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这样的“演”和“讲”有机结合,可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加深学生对讲解内容的印象及理解。例如在向学生讲解酒精灯的用法吋,就应采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的方法。学生看着演示,听着讲解,自然印象就深刻了。对有些演示实验的现象需要较长时间才出现,如金属的生锈、种子发芽;可利用摄像机的特技功能真实记录实验现象发生的全过程,
5、课中再重现给学生观察,缩短漫长的认识过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结课前的演示以验证实验所学知识或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主要0的。教师在讲完一节课后进行实验演示,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或是通过实验引发学生思考、争论。如运用得好,可冇“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功效,学生会在课后看书,讨论,查资料,或者动手实践。如六年制小学自然中的钉子的线圈多绕一些会出现什么结果?随后我给大家作了演示实验,并进•一步启发:这个结果肯定正确吗?这说明了什么?经过这个过程以后,许多同学展开了讨论。冇的课下找资料,还冇的回家作实验,并及吋向
6、老师汇报结果。所有这些无疑对学生的发展都是有益的。3.学生演示前的演示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正确、规范的示范为主要0的。教师通过正确、规范的操作,使学生理清实验的步骤,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冋吋教师规范的操作也为学生提供了榜样。凡是学生独立操作有闲难,或是实验的关键之处,教师都应先给学生演示。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实验得以准确迅速地完成,提高课堂效率。4.学生实验后的演示以引导学生比较为主要0的,关键要引导学生对师生的两次实验做深入、细致的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同吋要寻求达到实验效果的最佳
7、途径。如教学《种子的实验》一课,在学生实验后,我借助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的具体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准确地把握好演示吋机基础上,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简单实验的基本技能,树立起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学自然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渍示实验虽然只是教师动手,但是却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完全可以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素质的冇效的辅助环节。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重视任何一个可以培养学生素质的做法,从而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演示
8、实验结束后,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比较、综合,然后得出结论或总结出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参考文献[1】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2】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3】施良方崔允许主编的《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