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09177
大小:70.6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碳强度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碳强度约束下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摘要:随着“十二五”规划对各地碳强度要求和考核力度的加强,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了快车道。本文针对当前碳强度约束日渐强化的趋势,就它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此背景下,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地区产业结构的转移和优化速度进一步加快,政府亟需健全结构调整政策,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碳排放强度,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实现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碳强度;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经济发展模式从2013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开始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碳强度试行考核。初步测算结果表明,我国碳强度在“十二五”前两年仅比201
2、0年下降6%,要完成规定的下降17%的约束性目标,并不乐观。在2013年4月2日召开的全国气候变化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要求各地政府对碳强度下降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评估,落实节能减排的配套措施,确保“十二五”碳减排目标的按时完成。在碳强度约束力度日益加强的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性更为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容包括合理化和高级化两方面。合理化意味着产业之间相互协调,结构转换能力较强,适应性良好,能够带来最佳效益。产业结构高级化就是我们常说的产业结构升级,即产业结构系统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转化。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低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
3、一、三次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质量持续提升。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到2010年为10.2%,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在2010年是46.8%,第三产业产值上升幅度较大,2010年度数据为43.0%。三次产业的就业人数变动情况与之相反,尤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重在2⑻5年至2009年间上升幅度迗到2.7%。从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产业结构成二、三、一型,仍在不断优化过程中。但是与发迖国家相比,产业结构质量差距仍然较大。当前,我国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1:5:4”的状态基本没有变化,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经济增长对于第二产业的依赖程度偏高,能
4、耗较低的第三产业比重依然偏低。1.第一产业。我国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市场作用和政策引导下,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较早,格局良好。但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尤其随着当前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基础设施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水电、交通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的品种与品质结构欠佳,产品优质率低下,从国际市场交易来看也是如此,价格优势明显,但是质量与品种都缺乏竞争力;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与之有关的物流与销售发展滞后,初级产品与加工品比例过低;区域布局有待完善,地区比较优势不明显,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尚未形成。1.第二产业。这一产业总量增长很大,增速明显
5、,但是生产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质量较低,结构升级缓慢。首先表现在产业升级困难,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最底端,竞争优势主要集中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行业,对外依赖性很强。其次是研发投入匮乏,创新能力差。对国外核心技术与关键部件的依赖性太强,缺乏竞争优势。2.第三产业。经过三十多年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整体仍然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内部结构不合理。总量上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仍然较低,内部结构上餐饮业与物流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据主要部分,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新闻出版以及旅游和科研开发等新型服务业发育程度不二、能源消费结构畸形,浪费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
6、,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加上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低下,能源的供需矛盾极为严重。当前我国的能源自给率较低,且结构畸形化严重。其中煤炭的自给率较高,接近100%;天然气自给率其次,在90%左右;石油自给率最低,仅为55%,对外依存度很高。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过高,大气中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极为严重。1996年以后,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二氧化碳、烟尘等排放量有所下降,但是环境污染依然非常严重,碳强度依然很高。受到资金、技术以及能源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尽管我国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整体上仍然距离发迖国家水平甚远,单位产品能耗比发达
7、国家高50%甚至100%。从能源结构上来看,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在所有能源中,煤的碳排放强度最高。由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国内资源结构制约,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将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碳排放强度降低比其它国家难度更高。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初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结构有待完善,加上技术与管理水平的落后,单位GDP的能耗远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三、地区差异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区域间产业分化层次不断拉大,产生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主要有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加工业高度密集并处于向高科技产业和
8、深加工转换阶段的经济区,胶济铁路沿线、辽中南、黑吉中部、关中、武汉一鄂西以及成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