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ID:28284221

大小:7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1页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2页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3页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_第4页
资源描述:

《低密度脂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低密度脂蛋白和尚敏C-反应蛋白在诞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刘丽(黑龙江省鸡东县东海镇卫生院158212)【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屮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冠心病患者血淸屮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与100例健康人群血清屮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结论低密度脂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变化与冠

2、心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冠心病低密度脂蛋0高敏C-反应蛋0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9-0129-01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阻塞而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引发的心脏疾病,临床上以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最为常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而低密度脂蛋

3、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以及小血管内的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直接原因[1]。大量资料表明,炎性反应和脂质代谢异常同时推动Y该病的发生和进展,在脂质沉积的棊础上合并内皮系统慢性炎症反应而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是冠心病的直接诱因。高敏C-反应蛋白是典型炎症标志物,具备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广泛用于各种炎症的诊断和评估。本文探讨低密度脂蛋0、高敏c-反应蛋0与冠心病的相关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冠心病组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0例冠心病患

4、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48岁~72岁,平均56.4岁。•其中6例为稳定性心绞痛(SAP)、44例为不稳定性心绞痛(UAP)、5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对照组选取同吋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人群。所奋患者均来自同一地区,在性别、年龄以及生活习惯上差异不大。1.2方法入院后次日采空腹外周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浆低密度脂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血脂测定以酶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1.3〜3.5mmol/L。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操作均严格按试剂

5、盒说明书操作,其中高敏C-反应蛋白正常值<3mg/L。2.结果冠心病组100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为(8.21±4.26)mg/L,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结果为(4.43±1.16)mmol/L;健康人群组100例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为(1.21±0.26)mg/L,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结果为(2.58±0.51)mmol/L。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分别为(2.61&plusm

6、n;0.46)mg/L;(8.51±1.36)mg/L;(10.21±2.26)mg/Lo3.讨论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机制。由炎性或非炎性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细胞因子通过相互作用,在慢性炎症反应过程中参与了级联放大效应,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在血管壁的依附、聚集、迁移和增殖。高敏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炎症时相性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存在的客观标志,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具冇重要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荚膜C多糖物质反应的急性期反疲蛋白,1930年由Tillet

7、和Francis[2]在急性大叶性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能在弼离子存在时与肺炎球菌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是人类最重要的急性期反应蛋白。作为人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最敏感的标志物之一,具有激活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活性、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组织因子表达和其他免疫调控功能。大量研究证实,肺炎衣原体、人类巨噬细胞病毒等病原体会导致血管内人量高敏C-反应蛋白沉积,高敏C-反应蛋白成为炎症细胞的受体,能够活化炎症细胞,从而引起血管内皮受损,使NO功能降低失去活性,NO很快被分解并释放大量的自由基,引起血管功能失常,导致动脉

8、硬化,最终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其致病机制可能是[3】:①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疾病时,血液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调节巨噬细胞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转化为泡沫细胞;②高敏C-反应蛋白与单核细胞结合诱导组织因子表达,纤维蛋白合成并激活X因子使组织纤溶失衡;③促进凝血过程发生及血栓形成;④激活粥样斑块内的补体系统,导致斑块不稳定,增强不稳定斑块的血管活性。高敏C-反应蛋白对于冠心病患者预测易损斑块的破裂具冇很高的价值,其浓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