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

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

ID:28272347

大小:71.0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_第1页
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_第2页
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_第3页
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_第4页
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中文系汉语言文学AP0301423院(系)专业班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开题报告日期3月25日五邑大学教务处制2016年3月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来源本选题系五邑大学2016届中文系学生毕业论文题目之一,由于笔者对宋代历史尤其是文学史兴趣浓厚,自主选定了宋代词坛两位代表人物做为研究对象,本选题最终在指导老师帮助指导下拟定而成。(二)研究的目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苏辛作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虽不能说完全概括了二人的词作特征,却也较为精准地指出了两者在豪放词上的具体差别。而本论文正是试以豪放词为切入点,以词作鉴赏为侧重点,结合苏轼,辛弃

2、疾不同的时代,思想,际遇,经历,个性,来探讨他们的作品在题材意境,语言运用,思想内涵等各个创作层面的差异性及原因。(三)研究的意义词产生于晚唐,在五代和宋初得到初步发展,然而由于内容囿于男女情爱,离愁别绪,形式上又受制于音律,因此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未能取得与诗同等的地位。“诗庄词媚”,“词为艳科”是当时的文坛与社会对词的普遍评价。豪放词最初是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出现的,由司空图首先提出。在《二十四诗品中》,司空图以之指称一种诗歌风格,并描述之“天风波波,海山苍苍,直力弥漫,万象在旁”。然而在创作上真正打破“词为艳科”樊篱,开豪放风气之先的,是苏轼。苏轼曾明确表示词“自是一家”,并且形成了

3、别具一格的“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扩大和提高了词的境界,开创了豪放词派。而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进一步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艺术手段和社会意义,对词境做了再度的提高和扩大,使词真正实现了“无意不可出,无事不可言”。苏,辛二人致力于词坛建设,不仅对当时文学创作起到极大的正面指引作用,先后得到了一大批文人的拥护和效仿,对后世文学的进程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苏辛二人的豪放词创作,横向上可以一览宋代词体流变过程,纵向上对于梳理文学史脉络也有极大帮助。此外,虽然苏辛并称,同瞰词坛,但在对具体词作进行分析鉴赏之后,不难发现二者其实都具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些特色既存在于二人所处时代,生活经

4、历,命运际遇等客观性因素之中,也体现在各自的文学修养,气质凛赋,人生态度等主观性因素之中,表现在作品中,就凝结为各有所长的表现内容,创作手法和艺术魅力。因此,解读鉴赏二人的词作,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也是正确认识苏轼,辛弃疾文学内涵的直接通道。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近年来,学术界对苏,辛二人的作品搜集,史料考证工作日趋完善,这给文学研究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据笔者查阅资料所得,目前对于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的比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作时代背景2政治立场3不尽相同的思想渊源4各有千秋的艺术手法当然,这并不是苏辛研究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其中关涉比较多的几个方面,笔者认为,其中的第1

5、,2,3点与第4点都能够构成独立的因果关联。因此对于第四点的深入剖析可以作为比较苏辛豪放词的关键点。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联系背景与经历,分析具体词作的风格,手法的差异及原因。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顾亭怀古》为例,同为借咏史怀古,抒胸中块垒之作,苏轼表达出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放旷超脱的气慨,而辛弃疾心怀爱国的悲戚,则在字里行间倾注了一种沉潜激越的豪壮之气。创作上,不论是表现手法,人物刻画还是用典等方面,二人都各有千秋。这些正是本论文着重分析的主要内容。四、具体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和预期达到的目标1确定论文方向及搜集相关书籍资料。(第7学期末)2阅读参考书目和

6、相关论文,与指导老师探讨准备工作中的困难,确立论文大体内容。(寒假期间)3确定论文题目,论文大纲,完成开题报告。(1-3周)4进一步整理资料,扩大阅读面和加深对词作理解,开始着手准备初稿。(4-7周)5征求指导老师意见,进行初稿修订工作,充实论文各部分的内容。(7—14周)6正式完成全部正文的写作,杜绝出现笔误,并将可能出现的错误力求减到最少。(15—16周)五、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1)资料过于浩繁,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而得到的有用资讯与所用时间不成止比。2)对于词作的分析鉴赏能力较弱,急需提高。(二)解决的措施1)多多学习利用网

7、络,图书馆等检索资源,最大程度降低吋间的耗费,提高效率。2)多多阅读词作,勤能补拙。六、主要参考文献[1]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78(2)[1]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2]辛更儒辛弃疾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3]四川大学中文系唐宋文学研究室苏轼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4[4]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指导教师评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