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期末试题目

高三地理期末试题目

ID:28262834

大小:493.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9

高三地理期末试题目_第1页
高三地理期末试题目_第2页
高三地理期末试题目_第3页
高三地理期末试题目_第4页
高三地理期末试题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期末试题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昌平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2010.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7页,第Ⅱ卷8至12页,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然后再用2B铅笔将与准考证对应的信息点涂黑。3、答题卡第Ⅰ卷必须用2B铅笔作答,将选中项涂满涂黑,黑度以盖住框内字母为准,修改时用橡皮擦除干净。第Ⅱ卷必须用黑色字迹

2、的签字笔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未在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或超出答题区域内作答的均不得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一、单项选择图1为某区域示意图,图中有一40°纬线,AB为晨昏线,甲地位于南半球,此时甲地刚好看到日落,流经甲地的河流注入某大洋。读图1,回答1、2题。1.有关此时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甲地昼长夜短B.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且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C.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甲、BD

3、.流经甲地的河流只参与内陆循环2.如果该区域地势起伏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只能是水运B.该河是由东南流向西北,且落差大C.该河落差小,且季节变化明显图1D.地质灾害主要有火山、地震、泥石流图2为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已知c>b>a,读图2,回答3—4题。3.如果该等值线为等压线,则A.OA、OB、OC为锋面B.OA是冷锋,OB是暖锋C.O处为多云雨天气D.O处为晴朗天气4.如果该等值线为等土地租金线,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图2A.甲处住宅一定是低级住宅区B.O处可能是中心商务区C.OA、OB、OC可能

4、是交通线D.图中显示影响土地租金的因素主要有两个读图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和图4“2009年8月19日北方干旱监测图”,完成5-7题。图3图45.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夏季风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关于图4区域干旱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江平原沼泽有大面积为轻旱状态B.年降水量最多地区干旱监测为正常状态C.对旱情进行精确观测主要采用全球定位系统D.去年8月,此地的严重干旱反映了降水的季节变化大7.近年来图4中,A地区已开垦的不少土地也

5、任其恢复原貌。其主要原因是A.该地热量条件太差,不宜耕种B.该地人少地多,不需要更多的耕地C.农产品收购价格太低,种地不合算D.原貌土地的潜在生态价值超过耕地的经济价值读图5“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图6“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8-9题。图5图68.1998年至2004年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总量呈下降态势B.总量呈零增长态势C.总量仍呈增长态势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9.按联合国标准,如某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A.

6、1990年以前B.1990-2000年之间C.2000-2004年之间D.2004年以后读图7“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回答10-11题。10.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的特点是A.东部地区生产量大于消费量B.西部地区消费量大于生产量C.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是平衡的D.生产与消费地区分布是不平衡的11.我国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②改善西部地区能源供应状况③减少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图7④调整

7、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结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36.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36分)图9(1)推断①地区和②之间地区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推断理由。(8分)(2)简述重庆市的自然地理特征。(8分)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其都市区重点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2008年5月重庆钢铁公司着手迁出都市区,在长寿县江南镇建设新厂。新厂大量采用环保技术,并整合当地12家小型钢铁企业。(3)分析重庆钢铁公司搬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环境质量及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8、4)分析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4分)(5)说出甲乙两地之间城市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形成该特点的有利自然区位因素。(6分)(6)说出图示区域内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4分)39.图15为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气温变化模拟值,黑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观测值。(1)读图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