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管理

以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管理

ID:28262123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以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管理_第1页
以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管理_第2页
以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管理_第3页
以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管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以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创新的理念促进学生管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河北秦皇岛066000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高校学生个体意识强,集体意识弱;参与意识强,协调意识弱;享乐意识强,忧患意识弱;时代意识强,责任意识弱等思想行为状况,开展理念创新,让学生参与管理;环境创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加大学生宿舍管理力度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的科学、规范。美国教育学家克罗韦尔指出:“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去建立新的观念。”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而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育

2、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学生的思想、心理、身体、学习、生活等诸多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摄取、能力形成、品格陶冶、个性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高校学生管理方面,我们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必须应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有所创新,走出一条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切实可行的新路子。一、新时期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在时代变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尽管大学生“追求理想、追求真知”的主体要求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也给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带来了冲击。(一)个体意识强,集体意识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就,激发了“天之

3、骄子”的大学生的自尊自强精神,强化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主体意识:注重自我,崇尚自我,追求自我。同时,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得失,造成集体观念淡薄,利己思想和行为盛行。(二)享乐意识强,忧患意识弱现在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讲虚荣、摆阔气,把高档消费作为一种派头。大把大把花父母的血汗钱,下饭馆、穿名牌、互相攀比、挥霍浪费,全然不顾父母的承受能力。整天生活在洒脱与浪漫中,缺乏面对现实,证实现实的勇气。(三)时代意识强,责任意识弱21世纪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高度开放、竞争异常激烈的吋代,作为新世纪的大

4、学生,也充分认识到了时代的特点和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有强烈的吋代使命感。但是他们不明确这样的时代赋予了自己什么样的责任,以及怎样去履行责任。二、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一)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高校的任务是要培养大批能勇敢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产生了种种心理困扰。据冇关调查资料表明,20.3%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陷入精神闲扰和痛苦之中。0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5、问题己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二)学费涨幅大与贫困学生增多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我国高校的学费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一些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落后于学费增长幅度,使得家庭经济闲难学生总数的比例逐年升高。而贫闲的经济状况又给贫闲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一方面为了生计忙于赚钱,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另一方面部分贫困生由于经济上的重负,容易出现一些心理疾病,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增添了复杂性。(三)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由原来的“学年制”变

6、为“学分制”变革是一种必然。学分制的推进和实施在扩大学生选课自由、拓宽学生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诸如班级概念的淡化,宿舍概念、专业概念、社团概念的凸现等。三、新时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的新思路(一)理念创新:让学生参与管理“参与”的基本含义就是“被管理者参加管理”。学生参与管理,可使学生投入情感,产生心理认同。而这种感情上的认冏,又促使教师自觉自愿地为实现0标而努力。参与管理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有些人可能认为大学生参与管理从理论上来说是件好事,但在实际中不一定行得通,他们主要是扪心学生的素质。

7、笔者认为学校的领导和各主管部门一定要克服对大学生不满意、不信任、不放心的思想,要从培养人才的高度支持学生参与管理这一新生事物,主动接纳大学生。0前高校学生参与管理基本上是义务的,仅限于一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应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管理,管理的冇效性更脊可能提高。(二)环境创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既不同于课堂教学,也不同于课外活动,它是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校园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培养S标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但从现状来看,0前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未显示出各自的特色。创新的思

8、路是,从基础开始,挖掘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第一,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学校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继承优良恃统,审视利弊,展望未来。第二,重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不一,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立足于这种特殊要求基础上,才能有利于学生成才。第三,挖掘特色,既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