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ID:28261675

大小:67.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_第1页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_第2页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_第3页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_第4页
资源描述:

《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体位复位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赵瑞林康秀宣张明显代泽建陈礼萍刘冠军翁友林(河南省信阳市河南信合医院骨科河南信阳465200)【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17-02在人口老龄化的现代社会,骨质疏松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突出问题。由于骨量减少,骨的机械强度下降,老年人H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发生骨折。统计表明,约有50%的骨质疏松患者常常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1],以胸腰椎骨折为多发。近年来,椎体成形术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

2、有效方法。笔者加以改进,运用体位复位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48例,临床疗效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木组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6.4岁;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42例,双节段6例,压缩程度均大于20%,小于75%,其中胸115例,胸1213例,腰119例,腰29例,腰35例,腰45例。影像检查结果全部符合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CT检查椎体后壁无破裂及骨块突入椎管,核磁T1相均为低信号,T2均为高信号。术前病椎有明显疼痛及压痛,脊椎活动受限,但无脊髓、祌

3、经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釆用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记录术前、术后疼痛变化以及椎体后凸角度变化。1.2手术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完善术前准备,抗骨质疏松及止痛对症治疗,同时给予伤椎体位复位。以腰背部疼痛最明显的伤椎为中心用软枕垫高,开始为3-5厘米,逐渐增加至10-12厘米。全部病例均在介入室数字剪影C臂下完成。患者术前30分钟给予杜冷丁lOOmg肌注。术前继续体位复位,患者俯卧于手术床上,胸前及耻骨联合垫橡胶软枕,软枕高度20cm,使患者腹部悬空,腰部呈过伸状态。两助手分别于足踝及腋部做对抗牵引,术者双手叠加按压于

4、脊柱中线伤椎处,按压3次,使椎体复位,透视确认椎体恢复高度,并交叉克氏针定位伤椎椎弓根位置,画出标记。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无菌单。透视监视下穿刺针沿椎弓根外上方刺入,侧位观察穿刺针达椎体前1/3,正位达椎体中线。更换工作通道。调配骨水泥,于拔丝期用推杆缓慢注入。C臂透视密切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如向椎体后缘滲漏,立即停止注射,一般注入3-6ml。骨水泥固化后拔除工作通道,无菌敷料包扎穿刺针孔,手术结束。术后第•一天,疼痛明显缓解,其至消失,患者可下床活动,继续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1.3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

5、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全部病例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1-3天疼痛消失23例,明显减轻21例,部分减轻4例。VAS评分由术前平均6.8&plUsmn;1.7降至术后平均1.6±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凸角度矫正由术前的(20.4±8.2)°到术后的(8.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骨水泥向椎间盘内渗漏2例,椎体前方渗漏2例,向椎体侧方渗漏3例,无椎体后方渗漏。患

6、者均恢复伤前生活,无疼痛,无并发症发生。3讨论3.1体位复位的理论依据及其临床意义椎体的解剖结构四周为薄层坚硬的皮质骨,中央大部分为较软的松质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量减少,在轻微外力或日常生活中生理应力下如弯腰即可发生压缩骨折,一般表现为椎体前方塌陷。椎体终板上下缘及边缘分别与椎间盘纤维环,前、后纵初带相连。体位过伸吋脊柱前方伸张,前纵韧带及纤维环紧张,牵拉压缩椎体复位,郑平等[2]利用生物力学研宄证明:前纵韧带的充分伸展可提供足够的过伸整复矫正力。椎体高度恢复,被压缩的部分形成空腔,即呈“蛋壳”样改变。椎体内空腔

7、的出现为注射骨水泥提供了空间,可以更安全、快速的注射骨水泥,增加了骨水泥的注射量,降低了渗漏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疗效,与PKP效果相当[3],但节省了球囊扩张,降低了手术成本,缩短了手术时间。3.2正确确定责任椎责任椎是引发腰背部疼痛的患椎。由于老年患者感觉减退,定位能力差;部分患者病椎叩痛不明显以及疼痛部位表现不一,如何确定责任椎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核磁共振T1相低信号,T2相高信号,同时椎体有部分压缩,即可确定该节椎体是引起疼痛的责任椎。3.3穿刺技术要点穿刺针经皮自椎弓根进入椎体,不但要熟悉脊柱的解剖,而II

8、要掌握一定的椎弓根穿刺技术。笔者体会,一要靠手感,即针始终在骨质内走行的感觉,刺入椎弓根及椎体后壁吋奋突破感;二是靠C臂定位,穿刺针自“猫眼”即椎弓根的外上方刺入,侧位穿刺针达椎弓根中点吋,正位穿刺针不超过“猫眼”中点;侧位穿刺针达椎体后壁吋,正位穿刺针不应超过“猫眼”内侧壁;侧位穿刺针到达椎体前1/3吋,正位穿刺针应达到椎体中线附近。本组病例均采用单侧穿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