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科学遇上童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当科学遇上童话——科普童话教学谈作者:蔡海峰/杜文鹏作者简介:蔡海峰,杜文鹏,江苏省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原文出处:《小学语文教师》(沪)2017年第20176期第43-46页内容提要:科普童话采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既具备童话的特点,又富有科学的启迪作用。科普童话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科普童话的故事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智慧和精神的生长。文章围绕“获取信息”“讲述故事”“读写链接”三个方而,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教学设计要领。期刊名称:《小学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7年10期关键词:科学童话/科普说明文/故事力/读写链接_、文体特征童话以儿童为阅读对象,运用幻想的表现手法来讲述最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使孩子在故事中获得智慧与审美体验。因此故事性、幻想性、审美性是童话的特点。 科普童话是童话的一种,又称知识童话、自然童话。科普童话采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既具备童话的特点,又富有科学的启迪作用。与一般童话相比,科普童话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主题与自然科学相关,把科学知识的内涵和童话故事的构思巧妙地结合起来,把科学的理性知识转化成感性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故事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是科普童话的主要特征。科普童话与同样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科普说明文相比有显著的区别:从表达方式看,科普说明文主要采用的是说明,科普童话主要采取的是记叙。从语言形式看,科普说明文主要追求的是科学准确,科普童话追求的是生动形象。科普说明文在说明科学知识的时候主要采取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科普童话则是将科学知识置身于故事之中。二教学价值L丰富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知科普童话是用童话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使高深晦涩、乏味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变得轻松愉悦、有趣好玩。小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局限,对于一些科学知识存在认识的缺失或简单化。科普童话站在科学的角度用童话的形式对科学知识进行全面深入而生动有趣的叙述。学生以感性的方式对文章介绍的科学知识形成较全面、深刻的了解。学生能突破原有的生活认知,在科学知识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上开阔眼界,拓宽认知的领域。2.培养学生科普童话的故事力故事力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想象与表达是体现故事力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科普童话将科学知识镶嵌于故事之中,本身就是想象的结果。在阅读科普童话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和理解科学知识是如何通过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转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与此同时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将生活中一些熟知的科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想象与他人交流并分享。在讲述故事时”结构上的时序安排或节奏调节”情节上的循环反复或一波三折,语言上的生动有趣或奇妙夸张等都可以成为孩子表达故事的凭借。学生在学习科普童话故事的时候,可以将故事的表达方式内化为故事的表达能力。2.促进学生智慧和精神的生长科普童话中的童话故事虽然都是作者通过幻想虚构的,但却是源于生活的一种创造,是社会与生活的儿童化表现。儿童通过阅读科普童话,可以认识社会,形成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儿童通过科普童话阅读,积累审美体验,感受力逐渐敏锐,心灵日渐充盈,审美情感日益趋善。科普童话对科学知识的求真、求善、求美以及对科学知识综合分析的逻辑思维将开拓孩子对科学之美的认识。三、设计要领1.获取信息科普童话中关于科学知识的信息蕴藏在故事之中,这些信息可以在故事的阅读中通过检索提取、图表呈现、词语组块等方式获取。(1)检索提取检索文中关于科学知识信息的重要句子,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用短语概括或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找岀骆驼脚掌、驼峰和睫毛作用的句子,接着再用简单的词语进行归纳和整理。 (1)图表呈现将科学知识用图表的方式呈现,学生借助表格或图示去阅读和理解,归纳和获取这些信息。特级教师王爱华执教《云雀的心愿》时,让学生从森林的储水、调节温度的作用中,任选一个用图表现出来,并在旁边配上文字说明和介绍。(3)词语组块将科普童话中关于科学知识的信息词语或词组以组块的方式出示”让学生发现其共同特点,并联系理解,获取信息。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猴子种果树》时,依次出示词语: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让孩子发现这些都是果树。接着告诉学生虽然这些都是果树,但它们结果的时间不一样,农民伯伯总结下来很多经验。然后,依次出示词语: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让学生理解果树结果的时间,知道这些就是农民伯伯种树的经验——农谚。1.讲述故事科普童话是要用来讲的,讲故事符合科普童话以〃故事"形式存在的特点。讲述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朗读、复述、讲演等。(1)朗读故事一是情节起伏的朗读:科普童话通常以“一波三折“安排故事情节。我们可以 抓住人物内心的变化来读岀这〃一波三折"。如《水上飞机》一文,抓住小海鸥初见水上飞机时深感奇怪,到小海鸥听说这是水上飞机时大吃一惊的神情,到最后小海鸥知道水上飞机本领后的钦佩之情,将这些心理的变化连起来用朗读来表现,故事的起伏感就有了。二是人物角色的朗读:作者会在科普童话中使用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角色。如《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对小红马提示语中喷着响鼻和对小骆驼的嘲笑通过朗读进行展现,把文字转化成画面,学生更易体会出这个形象的特点。三是人物语气的朗读:在人物的对话中,人物语气的朗读是重点。在文本中人物语气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表示,一是标点符号,二是语气词。如《跟踪台风的卫星》中,台风的话语里有很多语气词,这些语气词可以表现台风的心理活动。学生发现读好语气词就能很好地读出语气的变化。四是故事语言的朗读:故事往往以对话的形式推进。在语言表达上存在着叙述语、对话语和心里话三种不同的语言,在朗读教学的时候应该区别对待。叙述语主要是指叙述故事和人物说话时出现的提示语,当然有些时候这些叙述语也可以读出起伏,但在一般情况下以叙述为主,那我们就可以用平实的语气去朗读。心里话是说给自己听的,是自我情感的流露,这样的话语往往要读得相对彳氐声一点,这样才符合心里话的特征。(2)复述故事复述故事主要有简要复述、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三种形式。简要复述是对故事中主要情节或人物主要行动进行梳理和概括。可以依据叙述顺序,厘清人物关系,概括故事情节的方式逬行。如《云雀的心愿》可以先梳理出小云雀和它妈妈的旅行经历,从飞到沙漠,到大河,再到森林,接着从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中概括提取森林的防沙固土和调节温度的作用,最后连起来进行简要复述。 详细复述是对故事的完整把握,是借鉴文本的结构和语言进行讲述。还是以《云雀的心愿》为例,学生了解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内容之后,在概述的基础上按照对话的语言形式讲述,还要注意有条理地讲述森林调节温度的作用。创造性复述是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故事内容,可以是变化视角讲述,也可以是创生内容讲述。如《云雀的心愿》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当小云雀向森林里其他小鸟讲述这次旅行的故事,也可以搜集森林作用的资料扩充故事内容。(3)讲演故事讲演是用情景再现故事。在教学实践中将讲述与表演相结合,以讲述为主,表演为辅,表演为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特征加深了体验,同时增加了讲述的趣味性。如《跟踪台风的卫星》,课前,可布置学生熟读文本,为讲述做适当的道具准备。上课时,教师指导学生读好争论的语气和体会提示语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表演性讲述。学生声情并茂地讲与墓形拟声地演,定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散发出故事的味道,语言文字的训练也就落在实处。需要注意的是在讲述科普童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科学知识嵌入故事之中进行讲述。1.读写链接读写链接主要是指向科普童话的读与写两种形式。从读的角度来看,可以是用类篇和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从写的角度来看,可以以迁移仿写和故事创编为主。 (1)类篇阅读类篇阅读是指向读童话,可以一篇带一篇的主题阅读,也可以一篇带一本的全文阅读。这种阅读主要是为了习得阅读策略,发展阅读能力。如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基础,增加相关科普类童话作品,进行类篇设计。学生通过课文中呈现的科普童话文本进行整合学习,发现科普童话的文本特征,获取阅读策略,继而以这样的阅读认知去阅读《高士其科普童话》,学生能识体而读。当然,在类篇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是同一作家的不同科普童话作品联系阅读,也可以是同一内容的不同科普童话故事的联系阅读。(2)比较阅读科普童话与科普说明文的对比式阅读。比较阅读主要是让孩子发现同一科学知识的介绍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形成不同体裁的文本。不同体裁的文本的表达特点、语言形式等是不同的,所要采取的阅读策略也是不同的。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文体的语言材料来丰富自己的语文经验,提升自己的言语智慧。(3)迁移仿写迁移仿写可以针对某一文本进行言语实践点的迁移。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文时,认识对话提示语的三种不同形式,即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和提示语在中间,接着让学生通过观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 画片断进行提示语的仿写。也可以将同类言语实践点进行统整。如将《小稻秧脱险记》《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跟踪台风的卫星》等科普童话文本进行单元整合,以语言描写为教学点,从语言描写的形式、变化和段落等方面进行整体的设计。(4)故事创作写童话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扩展的,如添加新的情节;一种是超越或者说重构的,如改变结局,改变人物关系等。创作故事是指对故事内容的再造或创造,要根据讲述意图和讲述对象并结合语境选择合适的讲述方式和语言。仅仅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可能会获得一些讲故事的技巧,但无法由技巧变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引导学生编讲故事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将静态的技巧转化为活的运用。以《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后最后一题〃当小骆驼再次遇见小红马时会怎么说?怎么做"续编为例。一是明确意图。这里编讲的意图可以把自己当作小骆驼,告诉小红马自己是很棒的,消除小红马对它的偏见;也可以当作是旁观者,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传达阅读的快乐。设置不同的讲述目的,讲述就有了不同的意义指向。二是确定对象。当把自己当作“小骆驼〃为达到说服小红马的目的讲述时,讲述的对象就是小红马。当把自己当作〃旁观者"为分享故事讲述时,讲述的对象可能是同学,也可能是家长。不同的讲述对象,讲述就有了对象感。 三是适宜语境。即使是向同学讲述,对三四个同学讲和对全班同学讲是不同的。两个好朋友边走边聊,会讲得轻松自然。而在公众场合讲故事,无论是声音的大小,还是肢体语言的表达,都与刚才私密的场合有所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