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

ID:28251820

大小:8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_第4页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哇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凉山615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一2016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0例。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及阿发骨化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5mg每年一次静滴,持续3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唑来膦酸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随访3年,两组患者井156例获得随访,两组患者治疗3年后,治疗

2、组的腰椎(L1-4)、股骨颈以及Ward三角等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内治疗组均无新发脆性骨折,对照组共发生3例椎体压缩骨折及1例下肢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约63%静滴唑来膦酸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乏力、全身疼痛、恶心等症状,口服非体类消炎药后2天内基木缓解,且症状及发生率随输入唑来膦酸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减轻。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能持续增加骨密度,有效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只有临床推广价值。【关键

3、词】原发性骨质疏松;唑来膦酸;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7-0072-02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的发生机制为骨吸收和骨形成平衡失调。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微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骨脆性增加,易发生脆性骨折,进而出现褥疮、肺部感染、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从而增加致残率和致死率,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1]。随着人U老龄化的进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己成为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防治也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和

4、研究热点。通过回顾性分析住院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80例,发现应用唑来膦酸治疗后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一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0例。治疗组中男36例,女54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1.61±6.18)岁。对照组中男34例,女56例;年龄68〜86岁,平均(72.92±7.0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

5、2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0.6g/次,2次/do阿发骨化醇0.25u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静脉滴注唑来膦酸,5mg,1次/年。1.3疗效评价标准治疗3年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L1-4)、股骨颈以及Ward三角等不同部位的BMD的变化,同时观察治疗组使用唑来膦酸后3d内的不良反应。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plUSmn;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

6、异性显著。1.结果治疗组使用唑来膦酸后3d内的不良反应逐渐降低,两组患者共156例获得随访,治疗后治疗组的腰椎(L1-4)、股骨颈以及Ward三角等不同部位的BM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2。同时,在随访患者中3年内治疗组均无新发脆性骨折,对照组共发生3例椎体压缩骨折及1例下肢骨折。表190例骨质疏松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3天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2.讨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微结构损坏、骨量降低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其发生与营养失衡、激素水平下降、遗传、免疫力低下等因素

7、有关。该病的发病机制为骨代谢吋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偶联缺陷,致使机体钙磷代谢紊乱,从而导致骨密度减少[2]。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男性,女性尤为突出。与青年人相比,老年人蛋白合成代谢能力减弱,性激素水平降低,骨质形成减少,成骨细胞功能减退,骨吸收加速,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3】。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抑制骨吸收类药物,如双磷酸盐;另一种是促进骨形成类药物,如甲状旁腺激素。而抑制骨吸收类药物是0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主要药物。静脉类双膦酸盐由于艽给药间隔较长和100%的生物利用度,弥补

8、了口服类双磷酸盐的吸收差、胃肠道不良反应、服药依从性差等方面的不足[4】。唑来膦酸属于骨吸收抑制剂,是含咪唑环的第三代双磷酸盐药物,其药理活性最强,能特异性地作用于骨骼,通过对破骨细胞的抑制来抑制骨吸收,具冇强效的骨组织结合能力及抗骨吸收能力,己证明可以奋效且安全地改善骨密度并减少骨折风险[5】。唐久阳等还发现唑来膦酸钠在治疗中具有调节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作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