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40257
大小:56.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和谐·主动·发展数学课堂的关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谐•主动*发展数学课堂的关键在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我力求自己通过科学的、艺术的、能够抓住学生心灵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健康的发展,智能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我抓住“和谐、主动、发展'这6个字做为我行动的准则,使之形成我的教学特色。一、和谐(一)我对“和谐”的理解:1.师生关系的和谐。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即知识传授、智能发展、品德教育、美的陶冶、行为的感染等,要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才能实现,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起主导作用,学生的灵魂要靠老师的灵魂去塑造
2、,而教师的灵魂是从他们热爱教育事业、乐为学生奉献和崇高的敬业精神中体现出来的。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在教与学、知与能、德与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理与情等方面达到和谐统一,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地探索。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是知识的真正建构者。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学习的主体一一学生自身的智力活动的内化,这是任何其它因素都无法替代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师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
3、因素,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该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均能获得正常的、健康NJzlHy=/入/KO(二)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和谐”的。在课堂上,建立了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师生才能平等交往,相互交流信息和情感,才能产生积极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争论对老师的讲授有不同看法,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上有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课堂上自己融于教材,融于课堂,融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和谐气氛之中,以真情教书,以真情待生,以真情赢得学生的信赖,以真情在学生心头树起良好的教师形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是靠后天培养形成的。在课堂上,我们
4、要努力的创造一种使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聚精会神地思索,使教学过程充满师生之间思维活跃、情感交融、默契和谐的浓郁气氛,达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二、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基础,以主动建构为核心,来达到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的目的。即:在知识上从不知到知或从少知到多知的转化;在情感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在能力上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我在教学中重视研究学生的情感,努力创造主动活泼的乐于学、善于思的气氛,使学生树立起积极主动的乐于学的态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给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课堂教学不仅仅是
5、在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教学结构上的改革,同时也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这些概念、结论、法则和定律是怎样形成的,让他们动手参加、动脑思考,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的新结构和新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总结规律的能力。整个过程,他们不仅仅得到是知识,而是在能力上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和谐”的学习环境为学生建立了良好的氛围;“主动”的学习态度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和谐”、“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发展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
6、标志。通过课堂教学形成教师爱教、会教,学生爱学、会学的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心理素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地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培养初步逻辑思维的同时,萌发辩证思维,使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受到辩证思维的启蒙教育,给学生一个哲理性的头脑,使学生的德育、智育均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我经常进行各种专项训练,如推理、概括、空间、知觉等训练,从而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左、右半脑和谐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还渗透了美育,如数学的抽象美、图形美、数学语言美、数形结合美。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知识、智能、个性发展、品德教育等多种功能协调一
7、致,相互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主动地发展。在教学中,注意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做法,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以发展,在教学要求上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等层次,不同的层次体现在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的各个方面,教学要求的程度也不相同。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个方面,分别达到不同的程度。从“知道__理解__掌握__应用”,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