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

ID:28237272

大小:76.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_第1页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_第2页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_第3页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_第4页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247例临床分析及治疗选择摘要:0的研究分析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及腹部高频超声对其诊断的意义,并探讨其病因及安全、优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47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临床资料及对选择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进行统计,并做观察性研究及回顾性及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及高频超声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可有发热、呕吐、便秘、颈部、颌下淋巴结肿大、腹部压痛表现及血白细胞数异常、CRP升高。抗菌素静点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佐治,疗效优于单一抗菌素治疗,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痛是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最主要的临床症状,腹部高

2、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确诊肠系膜淋巴结炎最可靠便捷的检查手段,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本病更安全有效快捷的治疗方法。关键词:腹痛;肠系膜淋巴结炎;高频超声波;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系膜淋巴结是儿童腹痛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伹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诊断标准也未统一,治疗上也仅基于使用抗菌素的共识。为进一步分析其病因、临床表现,探讨有效、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及更安全、优效的治疗方措施,现将247例临床资料及不同治疗的效果表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2月〜2014年2月因腹痛就诊本院门诊并明确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

3、共247例,其中男140例,女107例,年龄1岁8个月〜14岁,平均(6.5±1.72)岁。1.2临床表现本次发病2w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165例(66.8%),有不洁饮食或饮食不当史者53例(21.46%),无明显诱因及伴发疾病的29例(11.74%)。全部患儿均有腹痛,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从隐痛到剧痛程度不等,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能自行缓解,运动及进食可诱发并加重,呕吐后可暂时缓解。腹痛病程4h〜1年6个月,病程1:160)15例(6.07%)o1.4方法1.4.1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嘱适当限食,少吃多餐,清淡饮食,忌吃生冷油腻食物。在此247例

4、中选取132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头孢西丁钠静点(50mg/次?d),力口1次/d头孢克肟分散片常规剂量序贯口服,观察组则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生产企业为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95)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统计分析。23例因过敏或其他各自原因未输液者,则口服抗生素或中成药等。其余92例给予头孢他定静点(50mg/次?d),加1次/d头孢克膀分散片常规剂量口服。以上病例凡有呕吐者,加VitB6止吐,并都服用同一益生菌制剂。部分腹痛剧烈者予常规剂量的颠茄片口服或654-2静占M1.4.2观察诊断指标1.4.2.1症状及体

5、征变化比较观察记录患儿治疗3d前后的体温、腹痛、呕吐、腹泻、便秘、腹胀、体征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做治愈、好转及无效的数据统计。复查血常规、CRP及腹部彩超,对比结果的改变。1.4.2.2腹部B超观察指标采用美国sequoia

6、51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mhz。以发现2个或2个以上横径〉0.4cm,且纵横径比彡2的淋巴结作为)L童腹腔淋巴结肿大的阳性诊断指标P]。1.4.2.3化验检查及其他血细胞分析及CRP检验及其他必要的化验及胸片检查等。2结果接受抗菌素静点治疗的224例患儿,3d后有194例(86.61%)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能不同程度得到缓

7、解或治愈,疗效显著;153例(68.30%)腹部超声显示淋巴结有不同程度消肿。临床症状治疗后无效者30例(13.39%),改用阿奇霉素静点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才缓解;3d后再次复查腹部彩超,13例腹腔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消肿。其中给予头孢西丁钠静点的132例患儿,被随机分为了各66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加用了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结果发现观察组在改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及腹部肿大淋巴结消肿等方面,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的常见病,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告,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近年发病率明显升高

8、。因其发病机制未明,故亦称为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系由柯萨奇B病毒或其它病毒、细菌及其毒素所致。由于小儿远端回肠的肠系膜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淋巴结很多,又由于回盲瓣的关闭作用,使得肠内毒素或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在回肠末端滞留的时间较长而易于吸收。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后,病毒、细菌及毒素可沿血循环到达该区域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多发性充血、肿大,腹腔内可有少量炎性渗液[1]。从本次临床观察可知,患儿的腹痛部位以脐周为多,右下腹次之,而腹部压痛部位则以脐周及腹中轴偏上部位。对本病的治疗,合理的使用抗菌素,大部分病例均有效

9、或痊愈,但有一定比例的病例会复发,可能与疗程不够有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