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

ID:15201257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_第1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_第2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_第3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_第4页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8例临床回顾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治疗及转归等临床特点。方法对88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诊断、发病特点、误诊情况、临床辨证、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医辨证:虚寒凝滞型51例(58.0%)。误诊为肠痉挛者28例(32.0%)。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73例(82.9%),好转12例(13.6%),无效3例(3.5%)。结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典型症状为反复阵发性腹痛,性质多变,查体与疼痛程度不一致,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中医辨证虚寒凝滞型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预后好。【关键词】肠系膜淋巴腺炎/治疗;肠疾病;腹泻

2、;腹痛;发热;中西医结合疗法;儿童腹痛为儿科常见症状之一,本院以往非外科性疾病的反复阵发性腹痛根据体征及相关检查等按肠痉挛、肠道蛔虫病等治疗,部分病例疗效欠佳。自开展腹部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检查以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检出率明显上升,因本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且临床报道较少,故现将本科经腹部CDFI超声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88例在发病、诊断、临床特点、治疗、误诊、预后等方面作一回顾分析。  1临床资料6  1.1一般资料88例均为本院儿科200606~20086住院或门诊患儿,其中住院47例(53.4%),门诊41例(46.6%);男46例(52.3%),女4

3、2例(47.2%),男女比例1.1∶1;年龄最大14岁,最小2岁,其中2~3岁4例(4.6%),4~7岁44例(50.0%),8~10岁33例(37.5%),11~14岁7例(7.9%)。  1.2入选标准反复阵发性腹痛可伴发热、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腹痛可发生在任何部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同时进行腹部CDFI超声检查证实。排外小儿胃炎、腹型癫痫、肠蛔虫症及阑尾炎等外科疾病。腹痛重,发作次数频繁,伴发热或呕吐者收住院治疗,其余门诊治疗。  1.3临床特点  1.3.1发病特点起病至就诊时间:≤7d25例(28.4%),8~15d12例(13.6%

4、),16~30d16例(18.2%),>30d35例(39.8%)。病程最长3年,最短1d。冬春季发病55例(62.5%),夏秋季发病33例(37.5%)。  1.3.2临床表现6同时患上呼吸道感染49例(55.68%),肠道感染15例(17.05%),伴有不规则发热52例(59.09%),体温正常者36例(40.91%)。伴恶心、呕吐15例(17.05%),腹泻3例(3.41%)。无伴随病者24例(27.27%)。腹痛部位:可出现多部位疼痛,脐周43例(48.86%),右下腹55例(62.5%),左下腹6例(6.82%),部位不固定者10例(11.36%)。疼痛性质:钝痛42

5、例(47.73%),隐痛8例(9.09%),不规则痛10例(11.36%),绞痛28例(31.82%)。  1.3.3误诊情况来本院就诊前曾误诊为肠痉挛者28例(31.8%),肠蛔虫症20例(22.7%),阑尾炎15例(17.1%)。  1.4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4.5~20.2)×109/L,中性0.23~0.86,淋巴0.09~0.53,单核0.05~0.13;血红蛋白104~167g/L,血小板(140~345)×109/L。腹部CDFI超声:采用日本东芝CDFI超声诊断仪,均可在患儿腹腔内见多个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其范围最大18mm×7.8mm,最小4mm×

6、5m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回声分布均匀,其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  1.5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西药抗炎、抗病毒、解痉、对症治疗,住院患儿给予头孢哌酮钠、利巴韦林、维生素K3静滴;门诊患儿给予头孢羟氨苄胶囊联合吗啉胍片口服,辅以对症治疗;中医辨证为气滞血淤、虚寒凝滞两型:病程短、腹痛剧烈、拒按者为气滞血淤型共37例(42.1%),治疗以理气化淤、消肿散结为主,方选少腹逐淤汤加减,方药:当归、赤芍、白芍、炙甘草、元胡、夏枯草、玄参、丹参、贝母6等;病程长、腹痛绵绵、喜温喜按者为虚寒凝滞型共51例(58.0%),治疗以温中散寒、消肿散结为主,方选理中汤加减,方药:白芍

7、、炙甘草、茯苓、党参、夏枯草、玄参、贝母、鸡内金等。中药均为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1.6疗效判定标准(自拟)(1)痊愈:治疗10~15d,腹痛症状消失,腹部CDFI超声复查未见异常;(2)好转:治疗10~15d,腹痛症状消失,彩超复查仍有少量肿大的淋巴结;(3)无效:治疗10~15d,腹痛仍存在,彩超复查仍有肿大的淋巴结。  1.7预后与转归痊愈73例(83.0%),好转12例(13.6%),无效3例(3.4%)。  2讨论6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