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

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

ID:28235445

大小:58.6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_第1页
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_第2页
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_第3页
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_第4页
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摘要)我国自古便重视语言规范问题,语言规范观随着时代的不同,强调的重点也不同。传统的雅正观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代之以纯洁观,现在则出现了和谐观。文章试图梳理中国语言规范观的发展历程并加以分析其不同,探讨语言规范观变化的原因,和谐语言规范观对构建和谐语言社会的意义等。〔关键词)规范;雅正;纯洁;和谐(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03-0020-06引言对语言的规范要求是国家语言政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受其影响;反

2、之,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也会作用于该国的语言文字工作。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即为规范,使合于一定的标准就是规范化。“规范”作为一个术语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频繁出现在我国的语文生活中。在此之前,“规范”一词在我国两千多年来关于语文问题的讨论中并不是高频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古代不存在语言规范活动。实际上,我国从古至今的语言文字实践都或多或少包含着关于语言规范问题的讨论。语言的规范工作都是在一定的规范观指导下进行的,观念指导行为,行为体现观念。观念无所谓好坏,只有是否合适。文章试图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

3、析我国语言规范观念的流变历程及原因,探讨构建和谐语言生活视角下的语言规范观。一、语言规范观的流变雅正观“雅正”指合乎雅言而又能在字音、字义、字体各方面都没有错误。《论语•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其中“雅言”相当于今天所谓的“标准语”,“正”指文字的形音义方面的正确标准。据戴昭铭考证,“雅正”首见于《后汉书•舆服志上》:“汉兴,文学既缺,时亦草创,承秦之制,后稍改定,参稽六经,近于雅正”。[1]为了使人们作文合乎雅正标准,《尔雅》、《说文解字》、《切韵》等字书、韵书应运而生,这些书

4、籍实际上就是工具书。《史记》、《汉书》等著作除了说史,更重要的是为人们提供范文,指导人们如何遣词造句。用文言写作的“经史子集”更是形成规模,大量的书面文献使得“雅言”形成了稳定的语言系统和表达方式,为后世文人推崇膜拜并努力效仿。《马氏文通》中的《例言》认为,“为文之道,古人远胜今人”。所以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选取的规范例句上至先秦两汉,下到韩愈,可见马建忠对韩愈之后的文章是不屑一顾的。雅正,是古人心目中的完美语文形式,是古人始终追求的一种理想。雅正观的形成和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先秦两汉时期幵始形

5、成的雅正观念无形中建立了书面语言神圣不可侵犯的准则,正所谓“口说无凭,立字为据与书面语相比,口语不受重视。人们从不怀疑或非议古人的文章,甚至奉若神明,而对活生生的语言事实置之不理。这个时期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实际上就是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和“雅”相对应的就是“俗”。“俗”则是没有品位、没有价值的,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也正因为如此,与人们实际口语相符的白话作品为文人所不屑。语言不断发展变化,口语的变化速度要快于书面语,随着时代的变迁,书面语不能完全忠实描写和反映口语,尤其是对古文的尊崇,使得言文相左的情况更加严

6、重。一直以来,语言文字和士大夫们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息息相关,所以人们认为语言文字非常重要,甚至神圣。封建社会的一系列私塾教育,科举举士、八股文等都体现了人们对雅正的追求。书面语能力与科举挂钩,识文断字随之成为达官贵人的专利和特权。“雅正”是对有文化阶层提出的在书面语方面的要求。这时期的语言文字被上层社会垄断,语言文字成为带有标记性的特权产物,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语言规范根本与寻常百姓无关,百姓的语言使用情况没有人关心。于是无怪乎,19世纪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古老中国的大门,发现所谓文明古国原来是个文盲古国

7、。雅正观在我国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可以说雅正观主导了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语文生活。17至18世纪在欧美各国盛行的规范语法强调语言规范的稳定性,从净化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语言的任何变化都是退化的表现,很多语言学家编写语法著作力求规定并维护恒定不变的语言标准。中国传统的雅正观实际上和西方的古典规范语言学的观点如出一辙。语言是活生生的,发展变化不可能被人为抑制,言与文更加南辕北辙。当社会的实际语言生活与这种雅正观严重背离的时候,冲突就出现了。言文一致的要求,加之各种因素的催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三大语文

8、运动: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纯洁观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方言纷杂,书面语言的使用也很混乱,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人际交流,阻碍社会进步。新中国亟需有较高语言素养的人才,可是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指导人们正确使用语言文字,普及教育犹如箭在弦上。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著名的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2],这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