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

ID:28232528

大小:5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_第1页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_第2页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数学教学中“发现法”的运用河南省民权县外国语学校程兰义关于发现法教学,美国的格林是这样说的:“在发现教学中,特意避免在一开始就由教师讲解,而是试图用各种方法引导儿童审查他自己的做法,形成他自己的法则和概括,并找出他自己的解答方法。”但这并不以意味着教师可以不花力气就能获得教学的成功,而是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不断提岀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促使学生“发现”努力创造条件,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的目的。下面谈谈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一些做法:1通过练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

2、解决问题过去教“分数的基木性质”,为了强调“零除外”这一重要条件,总是由教师要求学生反复背诵和默写,机械的记忆,但学生还是常常把它遗忘。现在讲这个问题时,教师首先有意安排了几道习题让学生练习,其中一道是8/16=()/()。当学生做完后,教师让学生来回答,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教师让学生来回答,结果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答案,有的等于24/48,有的等于16/32,有的等于1/2,有的等于2/4等等。教师肯定地说:同学们的这几种答案都对!这时学生议论纷纷:“怎样一道题会有许多不同的得数呢?”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大家开展热烈的讨论。一个学生说:分子、分

3、母可以同时被许多数乘,所以它就有许多不同的得数。另一个学生说:分子、分母也可以同时除以许多个数,得数也就会不同。还有一个学生紧接着说:因为分子、分母可以乘以或者除以任何数。教师仅仅抓住“任何数”这句关键的话,提出了“乘以、除以任何数行呵”这个问题启发全班学生进一步思考,并继续讨论。有的学生立即提出“乘以零不行”;另一些学生补充,除以零也不行。并讲出了零不能做除数的道理。就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发现”了“分数的基木性质”中“零除外”这一重要条件。2通过操作,让学生自己导出公式小学生好动,有浓厚的直觉兴趣,喜欢亲自实践体验。所以,对于某些用语言不易

4、讲清的公式的导出,我们大胆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如讲长方形的面积的公式,课前,我们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用厚纸剪好圆源块面积是员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上课前,给每个学生发一张油印练习纸,上面印冇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长、宽标有厘米数。教师首先指导学生度量一个长缘厘米、宽猿厘米的长方形面积:用员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块块的沿着长边摆,一排正好摆缘块;沿着宽边摆正好摆猿排。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就是猿个的缘平方厘米,列出算式是缘伊猿越员缘(平方厘米)。接着让学生仿上例度量其他三个长方形的面积,又得到三个算式。然后教师指出:

5、如果计算大的图形或者教师、田地等的面积,仍然用这种“摆”的方法可就麻烦了。那么,能不能想出更科学的方法来计算呢?问题提出后,开始只冇少数学生率手要求冋答,但教师暂不让他们发言,而是先引导学生对得到的四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从中“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的乘积,从而得出所要导出的公式:长方形的面积越长伊宽。我们深深地感到,冇吋单纯的讲解,不如加上演示,而演示又不如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发现”。3指导阅读课本,让学生自己获得新知识我在教学中比较注意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冇0的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自己去“发现”问题,掌握知识。例

6、如,教《正比例》这一课吋讲完教学0的之后,就提出下列思考题让学生看课本:淤例员和例圆中各奋哪两种相关联的量?于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起变化的?盂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吗?年例说明。榆这种规律能写成怎样的式子?教师备课吋考虑到问题盂是个难点,学生不易“发现”,就让学生认真观察例题中的表格,并着重说明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是什么意思。然后教师把学生的“发现”冇系统地半数出来:a.例员表中有哪两种相对应的量?(吋间和路程);b.它们是怎样起变化的?(吋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c.变化有什么规律?举例说明。(路程和吋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d.把

7、这种规律写成怎样的式子?[路程/时间越速度(一定)]。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听老师讲解,解决了上述问题,经过归纳,并用“一种量”和“另一种量”分别表示具体的量,很快地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