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21632
大小:19.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8
《我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我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古往今来,人生在世,常见的风险莫过于遭灾之年,无米下锅、食不果腹。古时候没有社会保障制度,却早有慈善事业,如施粥之举。饥民早起排队,一人一勺、一勺一大碗。施粥因承办者不同而分为三种:一是王府官家施粥,二是富裕人家施粥,三是寺庙出家人施粥。其宗教慈善事业流传甚广,至今已有千百年。
2、 近现代广大工薪阶层最常见的风险则是,天灾人祸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减少或失去工资收入,因而需要相应的救济办法。最先是英国1536年颁布公共救济计划法令,让教会承担救济贫民的义务;1601年、1834年又先后颁布了两部济贫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系统化、规范化。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案》,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概念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尔后陆续为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所采用。各种不同语言表达的社会保障概念的基本内容大致相同。 “社会保障”实际上就是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伤、残、丧失劳动力、失业
3、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经济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社会保障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升而不断完善、不断丰富,已经成
4、为现代国家和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迄今为止,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有着不同具体形态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头三十年,逐步建立了与计划经济相联系的社会保障体制。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原有的社保体制难以为继。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比,中国的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亿万公民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十分迫切。根据零点研究咨询公司XX年初的抽样调查:%城乡居民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城乡居民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商业保险和其他社保这四类社会保障中只享受到其中一种;而被纳入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人
5、员,只占全国人口的1%。该公司的民意测验表明:社会保障问题在XX年公众关注的诸多社会问题中,排名第一。(《看世界》杂志XX年3月号)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框架考量 目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一)社保保险。主要包括:1,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4,工伤保险;5,生育保险。 (二)社会救助。主要包括:1,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户救助;2,灾民救助;3,流动乞讨人员救助。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
6、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三)社会福利。主要包括:1,孤寡老人福利;2,孤儿、弃婴福利;3,残疾人福利。 (四)慈善事业。按慈善事业的组织单位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1,宗教慈善事业;2,世俗慈善事业。 以上社会保障基本框架的划分,有约定俗成的含义。某些众所
7、周知的问题,譬如住房问题,就没有包括进去。而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已被人们喻为新的“三座大山”。显然,包括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对于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在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涵盖之中。 社会保障制度框架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影响、关联互动,综合发挥作用。例如,失业保险就不仅仅是救济失业者,它还有利于促进就业、促进劳动力流动并减轻社保基金支付压力。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
8、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中国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有失业问题,因而也就根本没有失业救济的概念。1986年制定第一部企业破产法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