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

ID:28216740

大小:7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_第1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_第2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_第3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_第4页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裂缝技术的探讨广东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摘要:随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想要确保其施工质量就必须要严格依据施工方案,做好周密安排,同时,由于混凝土质量直接决定了施工技术的水平高低,因而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对整个施工技术十分有意义。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1.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形式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过程由温升期、降温期和稳定期等三个阶段组成。混凝土浇筑后,在温升期由于混凝土截面体积大、强度等级高、水泥用量大等因素,形成内部温度提升快,且内部温度由于混凝土导热性能

2、随热传导距离呈线性衰减而散发慢。大部分水化热将积蓄在浇筑体内,无法快速散热,使体内温度上升过高。从而必然引起温度变形,在降温期,在外部约朿力的作用下,由于内胀外缩,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小于混凝土温度拉应力时,就会有裂缝产牛.。大体积混凝十温度裂缝的形式主要有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通裂缝。1)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混凝土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升大,不容易散失,表面温度散失快,形成内胀外缩,表层产生拉应力。假设混凝土内处于内外温度平均值的点应力为零,那么高于平均值的点为压应力,低于平均值的点为拉应力,当表层温度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

3、允许抗拉强度时,将形成表面裂缝。2)深层裂缝:在表层裂缝的基础上,由于混凝土降温的过程较讼,在混凝土体内部温度场复杂,出现脱离基础约朿范围以外的裂缝,裂缝向纵深发展,形成了深层裂缝。3)贯通裂缝:混凝土在冷却收缩时在外部约束力的作用下,浇筑体对基础产生挤压,基础对混凝土则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拉泣力,当此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则引起贯穿裂缝。由此可知,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及贯穿裂缝,都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整体性、稳定性、耐久性方面有严重的危害。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应通过对混凝土的拌和温度、入模温度、原材控制、配比控制、外加剂的掺用

4、、施工控制等各方面进行奋效控制,起到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温升对混凝土温度变化引起裂缝的影响,减少混凝土因温度引起的裂缝产生。1.大体积混凝上的裂缝控制措施2.1技术控制1)混凝土浇筑前根据其结构类型、环境因素、浇筑顺序、工艺要求、强度要求等确定配合比及编制浇筑方案。2)做好浇筑前的各项保障工作,避免出现紧急停电、停水、交通不畅等突发情况,确保均匀、连续浇筑,避免出现施工缝和薄弱层面,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3)浇筑前应将模板内杂物清除干浄,并浇水润湿。4)对水、电管线、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及测温导线、盘管的设置进行验收,并在测温导线处设立临吋标志。5)对每

5、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测量,做好详细的施工记录。2.2施工控制1)施工前,做好各项隐蔽验收工作,及吋了解天气情况,避免在雨雪天7气进行浇筑。2)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人员、机械、材料及保温设施要到位,连续浇筑要安排好夜间照明。3)基础混凝土浇筑采取分段分层或斜面分层连续浇筑,利用混凝土层面散热,降低人体积混凝土的温度。为防止因供应不及吋或自然流淌太人而造成冷缝,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使混凝土的自然流淌不超过7:1,分层厚度控制在300mm内,为保证混凝上在初凝之前被上层混凝土覆盖,将混凝土的初凝吋间控制在2h〜3h内。4)振捣手必须经过培训,清楚分层厚度

6、、振捣吋间、振捣标准,并能够严格执行。振捣手应指挥布料、严格控制布料吋机,在未振捣完毕前不得布料。5)振捣作业中,振捣点要均匀排列,工地上使用的振捣棒的有效振动半径一般为R=20cm〜30cm,所以每振点的距离为1.5R=50cm左右。振捣棒移动间距应小于50cm,振捣器应插人下层混凝土5cm,不得振模振筋,不得碰撞盘管、各种埋件、铁件、止水带等。每一振点的延续吋间以表面出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度,为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应在浇筑后一段吋间内,一般在20min左右对混凝土进行二次复振,从而避免因混凝土不密实造成塌陷裂缝。6)浇筑吋备用一台水泵,及吋抽掉

7、因振捣产生的泌水,防止混凝土离析。7)混凝土浇筑后,应用人工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多次抹压,收平拉毛后采用塑料膜密封覆盖,以便减少混凝土表面收缩龟裂。2.3温度控制1)做好混凝土原材控制,有效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a.为减少水泥水化热量,防止发生裂缝,混凝土配置可采用矿渣或火山灰类低水化热的水泥,采用掺粉煤灰的方法控制其最小水泥用量不超过275kg/m3。但粉煤灰的掺量不大于15%。b.混凝土坍落度宜控制在(140&plUsmn;2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皮大于30mm,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c.采用高效外加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28d龄

8、期混凝土的发热量减少。d.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以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