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研究进展

喉癌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研究进展

ID:28213345

大小:66.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喉癌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喉癌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喉癌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喉癌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研究进展_第4页
资源描述:

《喉癌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喉癌术后复发转移因素的研究进展邵阳陈勇李钦(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山东平邑273300)【中图分类号】R7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14-02喉癌是耳鼻咽喉科中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居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1],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占1-5%,在头颈部恶性肿瘤占7.9%-35%。近年来,喉癌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长趋势[2],而喉癌发病率的增高,除与诊断水平提高、平均寿命增加等因素有关外,可能还与全球持续的大气污染、相关病毒感染、吸烟及饮酒等因素有关。喉癌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以50-70岁最为多见。且喉癌中鳞状细胞癌约占喉恶性肿瘤的

2、93-99%。喉癌治疗上仍以手术为首选方法。现在喉癌外科治疗的宗旨是在彻底切除癌肿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重建和恢复喉的三大功能即发音、呼吸和吞咽功能,达到既能根治肿瘤,乂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目的[1]。而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等方法仍处于辅助治疗或者患者不适合手术时进行。木文将对喉癌术后复发转移相关因素的部分研宄进展进行综述。1肿瘤木身因素与喉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首先肿瘤木身性质决定其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大小。喉部组织内淋巴管和血管的走向使肿瘤扩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喉癌的局部牛.长扩散、复发转移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原发部位密切相关,分期越晚,侵犯范围越大;不同的发病部位,

3、肿瘤的侵犯部位和范围也不同。2喉癌复发转移与生长部位的关系2.1声门型癌声门型喉癌早期症状最易被患者及周围人员察觉的是声音嘶哑,并容易引起医生的注意,所以声门癌易早期发现。T1病变者占声门癌的30%-40%。由于声门癌易早期发现,临床分期较早,术后喉的功能恢复较好,复发几率相对较低。2.2声门上型癌声门上型喉癌可以发生在喉声门上的任何部位,而发病部位不同,苏生长扩散的形式和范围也不相同。容易发生局部区域复发转移。声门上型喉癌奋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风险。II声门上型喉癌一般分化较差,发展快,早期只冇轻微的非特异样症状,故临床上发现时己属于中晚期。国内外资料均显示声门上型喉

4、癌较声门型及声门下型喉癌更易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复发。声门上型喉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国内外报道不一,但都显示有较高的转移率。2.3声门下型癌原发于声门下区的肿瘤较少,仅占全部喉癌的1%〜2%,0前缺乏大宗病例研究,手术治疗方法也远不及原发于声门区及声门上区癌系统成熟。由于喉的发生源于二个胚基:声门上区来源于颊咽胚基,声门区、声门下区来源于腮胚基,胚胎发生的差异,可能在各区间形成阻碍肿瘤扩展的自然屏障[3】,故声门下区喉癌多局限在声门下区而不直接向声门上区扩展,既使肿瘤向卢门旁间隙发展侵及喉内肌致声带固定,受累声带表面仍光滑。所以间接喉镜检查不易发现肿瘤,有吋仅表面充血,

5、由于声门下癌早期不易表现出特异性临床症状,可能仅奋咳嗽症状,故早期不易明确诊断,而当患者开始出现声咅嘶哑、喉痛、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吋,多数患者己属晚期,手术治疗难度较大[4】。声门下区淋巴结回流也有其特点,主要以输出淋巴管穿出环甲膜和气管韧带分别引流到喉前淋巴结和气管旁淋巴结。Weber报道42例声门下喉癌的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达40%。综上所述,声门下癌早期不宜发现、晚期手术难度大、且颈前部及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决定了其预后较差,有较高的术后复发率。2.4跨声门型癌上面已经提及,S前UICC将喉癌仍分为声门上癌、声门癌、声门下癌三型。自1961年McGavran首次提

6、出跨声门癌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予以关注,但对其原发部位及是否应列为喉癌一型未达成共识,许多学者认为苏系喉癌的晚期病变或喉癌晚期形成的跨声门侵犯。跨声门型喉癌特点是肿瘤以粘膜下深层浸润为主,并广泛侵及声门旁间隙和甲状软骨翼板和环甲膜,常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3喉癌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的关系国内研究显示随着原发肿瘤的逐渐增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也逐渐增高,直径<2cm的肿瘤颈部转移几率较小,而直径大于5cm的肿瘤颈部转移率明显高于前者,二者差异显著。国外研究也支持喉癌瘤体的大小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4喉癌复发转移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

7、系喉癌以高分化者居多。低分化喉癌患者颈部转移率与高分化喉癌患者颈部转移率差异显著,因而组织分化程度与颈淋巴结转移冇明确的关联性,国内外学者的研宄成果均支持喉癌分化低者更易发生局部转移的观点。一般认为颈部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原发部位、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肿瘤原发部位淋巴管网是否丰富及器官血运程度是颈部淋巴结转移的2个相关因素;随着肿瘤体积增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上升。IKurokawa等新近研究表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与I、II期头颈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升高、生存率下降高度相关。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样支持了肿癌分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