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12129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7
《宿迁地区埋伏牙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宿迁地区埋伏牙患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摘要:B的对埋伏牙患病的调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抽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宿迁地区在门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28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埋伏于发病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受试者共确诊埋伏牙123例,发病率为8.22%;男性患者埋伏牙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埋伏牙发病为主多为上颌,其中上颌尖牙发病率最高;埋伏牙发病以单发为主。结论在正畸科门诊患者中,埋伏牙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医师应对埋伏牙早期发现、及时治
2、疗给予足够的重视。关键词:埋伏牙;发病率;患病情况;调查分析对埋伏牙患病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力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对我院正畸科收治的患者展开埋伏牙患病情况调查,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宄对象来源于宿迁地区在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的228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1]。患者中包括有男698例,女1590例,年龄9〜45岁,平均(21.5±12.2)岁。本组受试者均接受了临床检查、CT检查。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均处在恒牙正常萌出的年龄范围
3、Aj,临床检査并未发
4、现牙齿萌出。1.2方法1.2.1研宂方法抽取宿迁地区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288例作为研宄对象,对其展开埋伏于发病情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埋伏牙发病率、埋伏牙发病部位等。1.2.2调查方法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并对患者实施临床检杳、常规X线平片检査,部分患者增加牙片、上颌前部片、螺旋CT或者是锥形束CT检查,确诊埋伏牙。对患者年龄、性别、发病率、发病部位等进行统计分析。1.3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工作中,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
5、处理,患者年龄等计量资料经(x土s)形式表示,统计分析中,计量资料对比接受t检杳,计数资料对比接受?字2检验,P〈0.05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视为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埋伏牙发病情况本组受试者共确诊埋伏牙123例,发病率为8.22%。统计发现,本组受试者中,男性患者检出埋伏牙43例,发病率为9.41%,女性患者检出埋伏牙80例,发病率为7.69%。显然男性患者埋伏牙发病率高于女性(P〈0.05)。埋伏牙患者年龄分布情况为:9〜12岁者51例,13〜18岁者44例,19〜45岁者28例
6、。显然9〜12岁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o2.2埋伏牙数目统计经统计发现,123例159颗埋伏牙患者,检出1颗埋伏牙者94例(76.42%),2颗者24例(19.51%),3颗3例(2.44%),4颗者2例(1.63%)。显然检出1颗埋伏牙患者所占比例最高(P〈0.05)。2.3埋伏牙发生部位统计123例159颗埋伏牙发病部位分别为:上颌埋伏牙140颗,下颌埋伏牙19颗,显然上颌埋伏牙高于下颌埋伏牙所占比例(P〈0.05)。上颂埋伏牙中,尖牙90颗,中切牙40颗,侧切牙10颗。品然在上颌埋伏牙中,尖牙所占比
7、例最高(P〈0.05)。3讨论埋伏牙为一种比较常见的错合畸形,会对患者门腔正常功能的发挥、美观等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会造成牙弓完整性的破坏、邻牙牙根吸收、咬合关系紊乱等等[2]。调查结果显示[3-4],牙弓中任何牙位均会发生埋伏,种族、人种、调査对象的差异,造成目前埋伏牙患病情况统计结果也不尽相同。国外曾有文献报道[5-6],埋伏牙的患病率在5.6%〜18.8%之间。本次研究中,通过对2288例正畸患者展开调查发现,埋伏牙的发病率8.22%,此次调查均剔除了埋伏牙多生。木次研究中,通过调查还发现,埋伏牙发病率男性
8、高于女性。埋伏牙患者年龄分布情况为:9〜12岁者51例,13〜18岁者44例,19〜45岁者28例。显然9〜12岁者所占比例最高。123例159颗埋伏牙患者,检出1颗埋伏牙者94例(76.42%),2颗者24例(19.51%),3颗3例(2.44%),4颗者2例(1.63%)。显然检出1颗埋伏牙患者所占比例最高。123例159颗埋伏牙发病部位分别为:上颌埋伏牙140颗,下颌埋伏牙19颗,显然上颌埋伏牙高于下颌埋伏牙所占比例。上颌埋伏牙中,尖牙90颗,中切牙40颗,侧切牙10颗。显然在上颌埋伏牙屮,尖牙所占比例最高
9、。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埋伏牙发病多为上颌,其中上颌尖牙发病率最高;埋伏牙发病以单发为主[7]。由此证实,在正畸科门诊患者中,埋伏牙的发病率较高,临床医师应对埋伏牙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给予足够的重视。参考文献:[1]陈扬熙.口腔正畸学一基础、技术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80-583.[2]邓晓丽,冯雪,李少妮,等.正畸患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