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

ID:28211190

大小:49.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7

上传者:U-991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1页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2页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3页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4页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夏衍之《祝福》《林家铺子》改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夏衍改编创作的方法研究,以《祝福》《林家铺子》为具体实例,阐述了作为改编者首要具备的基本技能,总结了在电影改编屮,选取好作品、设置人物等电影化的改编方法与创作技巧。在改编风格的一贯性上,夏衍没有走曲高和寡之路,而是推动电影的通俗化和民族化,为当今的电影创作者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关键词]改编者;忠于原著;电影化;电影时间;改编风格在中国电影编剧中,夏衍一直都是推动电影改编创作实践的重要剧作家,创作于1956年的《祝福》与1959年的《林家铺子》,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改编作品,分别改编自鲁迅和茅盾的同名短篇小说。而在此之前,夏衍早于1933年便将茅盾的《春蚕》改编成电影剧本,搬上银幕。1943年,他又将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改编成舞台剧本。新中国成立后,夏衍更是亲力亲为,在身肩多个职务的同时,仍积极投入创作。1961年编剧的《革命家庭》,改编自陶承的回忆录《我的一家》。1962年夏衍还特别开设过改编训练班,将改编作为重要的创作实践,进行深入的讲解和探讨,旨在为中国电影培养更多的编剧人才。在1965年因“文革”被迫停止创作前,夏衍刚刚完成了改编自《红岩》的电影《烈火屮永生》的剧本创作。夏衍30余年的改编创作,无疑为中国电影的改编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作为改编者作为改编者,首先需要对题材十分熟悉,对故事所发生的环境,有足够丰富的生活常识与体验,这样可以帮助编剧更好地将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剧本,为剧本增加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例如,在改编《祝福》时,夏衍因为是浙江人,对秋冬之交江浙一带农民的生活很了解。于是,在写魏老二给祥林嫂提亲的一幕时,给祥林嫂的婆婆安排了摘乌桕的动作,形象化地再现了当地的风俗,这是鲁迅原小说中没有的细节描写。在改编《林家铺子》时,夏衍同样联想到自己家乡过年时的情景,在描写事物上更具体地描写了供水仙、小茶碟摆橘子等细节,使影片的情景更加生活化、使观众感觉更加真实。其次,改编者需对原著有深入而透彻的理解力,在改编与原著的关系上,寻找自己的平衡点。从文学转换到电影,历来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以安德烈•巴赞为代表的、极端忠于原著完整性的影片,如罗伯特•布列松的《乡村牧师日记》,演员用画外音朗读日记,这种方式被克拉考尔认为是非电影化的、“强迫别人接受的表现”[1]。一种是以災拉•巴拉兹为代表的、允许创造白身完整、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把原著改编为电影剧本时,“把原著仅仅当成是未经加工的素材……而根木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2]这种改编方法,在悉德•菲尔德《电影剧作基础》一书的第十一章中被认为是在创造一种新的视觉经验,使剧本更加电影化,而最好的改编艺术就是不要绝对忠于原著。针对改编与原著的关系问题,夏衍并没有走向两种改编方法的极端, 而是试图融合两种方法。首先,他承认“改编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那么,它的工作就不单单在于从一种艺术形式改编成另一种艺术形式。它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著,但也要力求比原著有所提高,有所革新,有所丰富”[3]174。在对《祝福》的改编中,鲁迅原小说并未写祥林嫂砍门槛,但夏衍为表现人物在被压迫到穷尽时,也会迸出反抗的力量,于是刻意加入了祥林嫂在半疯癫的状态下去庙里砍门槛的动作。这样的设计意在加强祥林嫂的反抗精神,然而,经历了“文革”之后,使我们意识到这种“破四IH”式的行为,其实根本无从改变中国人内心的麻木、愚昧与无知。而这正是鲁迅要在原小说中表达的中国人人性的悲剧。虽然砍门槛这个动作的增加,没有削弱原小说的悲剧性,但却使电影《祝福》的悲剧演变为一出对万恶的旧社会控诉的社会悲剧,而非人性悲剧。这是夏衍处于50年代的W史局限下的一种改编方法的选择,是对原著小说的一种受局限的理解,今日看来方觉鲁迅对中国社会和人性的理解更为深刻。最后,改编者需要更多电影剧木创作的专业技巧。只有了解了电影摄制的流程,才会在改编剧本的阶段,合理安排场景、布景、道具、特技等要素,控制剧本的长度,尽可能缩小投资的规模。夏衍在《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屮提到,“我有一个很固执的意见,就是反对场次过多。不论从艺术上(即戏的结构上)说,或者从影片的成本上说,我一直坚信我的意见是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的。”[4]作为改编者,如果原著者在世,在改编电影剧本时可与原著者多做沟通,共同商讨原著的思想主题,加深对原著的理解。如果原著者离世已久,则需要改编者对原著有更深入的理 解之后,再确定改编的方法。二、改编的方法《祝福》与《林家铺子》都是根据短篇小说改编成的剧木,这就需要夏衍在“为量不多的精华中间,去体会作品的精祌实质……在不伤害原作的主题思想和原有风格的原则下,通过更多的动作、形象一一有时还不得不加以扩大、稀释和填补,来使它成为主要通过形象和诉诸视觉、听觉的形式”[3]170。这里谈到的改编方法,首要是选好作品,其次就是对电影时间的处理,然后是人物设置、对话设计等一系列具体的创作技巧。??(一)作品的选取夏衍认为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更易于改编为电影剧木,长篇小说的人物线索较多,如《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无法整部拿来按电影的长度改编。但很多传统戏曲,却能截取其中一个人物的故事演绎一出戏,如《野猪林》。因此,现在很多电视电影也采取了这样的改编方式,拍摄一系列的“水浒”英雄故事,如《青面兽杨志》等。夏衍选择改编《祝福》与《林家铺子》,首先是因为原著小说戏剧性强、人物性格突出。其次是两篇小说反映的生活与夏衍曾经的生活比较接近。值得一提的是,茅盾最近披露的信件透露,当初投稿的时候,原來的名字叫《倒闭》,但因《申报月刊》刚刚创刊,对这样的名字有避讳,于是才改为《林家铺子》。由此,更表明原著者的创作意图,是想通过一间铺子的倒闭,作为最重要的戏剧性设置,折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因此,从改编的技术层面看,《林家铺子》比《祝福》的情节更加集中、矛盾更具戏剧性、空间也多集中于一个小镇的一间铺子之内。 ??(二)电影时间电影中的时间是经过处理的时间,对原著的改编,主要是在时间上进行压缩与放大,“从前一场戏到后一场戏,其表现时间的顺序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顺序的,同时的,甚至是颠倒的。这里决定着作品的时间结构,不同的处理会导致迥然不同的作品。”[5]在《祝福》的改编中,夏衍对电影时间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开宗明义的方式,在影片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祝福》文学剧本的第一章便用画外音的方式交代,故事发生在“大约四十多年以前,辛亥革命前后”[6]表现明确H期的手法有很多,《林家铺子》用了出字幕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有其特殊功能,然而,从《狄仁杰》与《剑雨》两部近作来看,在影片开始时提示时间和历史背景的字幕方式,仍有其剧作上的功能。这种方式看似传统却未必被淘汰,关键在于如何巧用为妙。夏衍的另一种处理时间的方法是对“淡入淡出”的运用,以此来表明时间的中断与延续。在祥林嫂嫁给贺老六的时候,先是抗拒撞桌子,到第二天伸手接过贺老六送来的一碗水。此时,经过夏衍的再三考虑,加入一个“淡出”,以此暗示祥林嫂在感情上接受了贺,也含有一个时间的过程,随即展开祥林嫂再婚后的生活。法国学者马尔丹在分析表现延续时间的方法时提到,这样的安排“只是想暗示一段不明确的时间,也没有必耍去明确表现已经消逝的那段时间的长度”[7]。《祝福》的设计,全片用了八个“淡出”,也就是分了八场,对电影时间的结构做出划分,形成了《祝福》原小说中没有的节奏感。 ??(三)人物设置与对话夏衍在改编时,刻意安排人物带矛盾出场,比如《祝福》屮祥林嫂的婆婆一出场就要卖了祥林嫂,《林家铺子》中林小姐一出场就被其他同学讽刺其父亲卖日货。矛盾经过积累从而激化,有力地推动了情节。《林家铺子》原著中林大娘有打嗝的习惯性动作,这样的人物设置,在当今电影中是常用的刻画人物特点的方式,但是,夏衍为了突出原著的批判性和悲剧氛围,去掉了这个颇有特色的设置,使电影中林大娘的形象更显弱化。在对白描写上,夏衍强调让演员容易“上口”,让观众易于“入耳”。在电影改编时,如果原著的对白本身己经形成很强的风格,比如老舍的《茶馆》等,改编时可以多做保留,如果原著描述性文字居多而对白较少,这便需要改编者仔细揣摩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据此特征为人物i新写作符合人物性格的对白。比如《祝福》的剧本中,四太太与四老爷的对白,便是夏衍根据原小说鲁迅对鲁家人描述的特征而加入的。因此,电影改编者要如鲁迅所言:“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看到一点就写。”[8]三、改编的风格:通俗化、民族化每一个优秀编剧的作品都可以看到在编剧风格上的一贯性,夏衍的改编作品《祝福》与《林家铺子》也同样在改编风格上都具有朴实、通俗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不仅与改编者的品格、世界观冇关,也与当时的社会时代背景相连。两部影片夏衍都采用了通俗化的改编方式,为让更多观众看懂电影、理解电影要表达的思想,他在当时还提出了“与其深奥,毋宁平易;与其花哨,毋宁朴质”的主张。这种观点与冯小刚在《唐山大地震》中的处理方法竟有相近的追求。因此,夏衍走亲民的通俗化之路,在当代 电影创作中仍然有启示意义。此外,夏衍还特别提到了电影叙事的民族化问题。他重提李渔的古典剧作理论,要求改编剧本时也耍遵循“立主脑,减头绪,脱窠臼,贵显浅”的创作思路,使作品贴近观众。同时,改编剧木还要深入体会中国人的民族欣赏习惯,体察政治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从近几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看,电影改编越发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文学作品、新闻等媒介,我们不难发现有好的适合于拍摄电影的题材,但是,中国H前仍然缺乏强大的有创造性的改编力量。在夏衍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新回望夏衍,以当代创作实践的角度,审视其代表作品《祝福》与《林家铺子》,并对其改编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梳理与研究,对于当下的电影创作者,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陈犀禾.电影改编理论问题[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324.[2][匈]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247.[3]沈嵩生.电影论文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4]丁亚平.百年中国电影理论文选(上)[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69.[5]王志敏.电影学:基本理论与宏观叙述[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33. [1]鲁迅.祝福一一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19.[2][法]马塞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屮国电影出版社,1995:192.[3]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280.[作者简介]田莹(1982—),女,天津人,北京电影学院硕士,西安外国语火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电影剧木创作及理论、电影改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