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08834
大小:5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关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策略与方法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策略与方法的思考(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的提出是增强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课堂提问也是任何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木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已成为每个教师非常关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木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性提问的理解,分析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误IX,提出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与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说明。(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课堂提问略和方法课堂提问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木教学技能。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必须保证提问
2、的有效性。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有针对性、目的性、启发性的进行课堂提问,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对有效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然而,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内容的目的性不明确,难度把握不当,提问缺乏准确性、新颖性;存在“为问而问”的现象,导致提问过于频繁而且平淡无奇,使教学过程呈线性发展状态,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思维受限;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对于有效课堂提问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木文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对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3、与方法的思考。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己经•有一定的学习经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希望得到尊重和认可。但同时,封闭心理也逐渐加强。因此,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不仅保护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也为教师的提问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在讲《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可先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以下现象叼?①街心花园优美的音乐喷泉;②足球运动员一脚开去,足球瞬间飞离地面;③老师手中的粉笔头抛出后在空中画出的优美弧线。仔细观察并想象,以上物体的运
4、动轨迹是什么形状?对了,是抛物线。这节课冋学们就跟老师一起来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堂提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2把握好提问的“两度”问题,做到有的放矢2.1坡度:数学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紧扣教学0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课堂提问由易到难,螺旋上升,有一定的层次和坡度,学生的思维指向层层推进,由若干小问题的解决和积累,从而达到重难点的突破。例如:在教学》时,首先提出问题:《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2①请说出二次函数y=2x-3x+4的开U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顶点坐标公式。)②二次函数x2y=2-3x+4的图象及性质有什么特点?其增2减性如何?③求出二次函数y=2x-3x+4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并说明理由。这样的课堂提问从直观例子入手,分层次问,体现了数学教学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问题的难度也符合心理学所谓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这样老师才教得轻松,学生也就学得愉快。2.2频度:是指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不能过多,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讲到底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可取的;然而提问过多不仅繁琐费吋,而且会导致教学重点、难点得不到突破,从而影响教学S标的达成
6、。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次数应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例如:我听过一位教师上的《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这节课,引入的吋候是这样的情景:师:阿基米德曾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你知道吗?生:愕然。师:交流一下,然后再告诉大家。生:叽叽喳喳讨论后,一位男生举手:“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师:对。可是,这个愿望能实现吗?生:不能!师:说说你的理由。生:首先他得有地方站住脚,-其次,还得有足够长的杠杆……这是物理课还是数学课?是要讨论“愿望”的可能性还是要研究反比例函数在“杠杆问题”中的应用呢?一个很好的想法却因为提问没有针对性,且提问多而杂
7、,最终变成了整堂课的败笔。因此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吋还得强调组合的最冇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多设计一些能启发他们思考、拓展思维乃至创新的应用、综合型的问题。3把握提问的吋机,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教学的本质就是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吋机,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具体的方法包括:第一、提问于学生的疑惑处。教师在组织教学吋,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适吋设疑,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索状态。第二、提问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处。学生学习新,在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需要旧知识的支撑处提
8、出问题,奋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更全面地理解新知识。第三,提问于学生思维的“盲区”。即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的知识点。例如:在讲授《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吋提问:①过平面内一点可画多少个圆?圆心和半径应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