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207856
大小:5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佛道思想空幻观对梦词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佛道思想空幻观对梦词的影响【摘要】词体在产生之时就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且梦的虚幻性、怪诞性、稍纵即逝性也与佛教诸多教义不谋而合。宋词中融入宗教不仅可以为词人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创作蓝图且能进一步增加词的感染力,使宋词蒙上了一层空幻神秘的袈裟。【关键词】佛道;空幻观;梦词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梦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其道者。”由此可见,佛教的传入本与梦就有着千丝万缕
2、的联系;其次关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更是在诞生伊始就与梦结下了不解之缘,《庄子•齐物论》“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在先民们心中,这一道教之梦不仅体现在对生死存亡以及未知事物的集体无意识心理之上且更多的表现在对于生命本体意义的探究之上,这一梦境便是存在于道教两千余年且一直延续至今的神仙不死之梦。一、释道与词体的合流宗教自产生之时便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诗是与宗教勾连最早的文学样式,诗歌与宗教的结合不仅在诗中融入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空幻境界,汲取了宗教中
3、的新鲜血脉且在宗教领域也借助诗歌的成就达到了宣传佛法道义的作用,文学与宗教的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直至释道发展至宋朝,词成为了宋代的主要文学样式,随着苏轼、王安石、辛弃疾、黄庭坚等文学大家对释道的介入,便不自觉地将释道带入到了词学创作之中。黑格尔《美学》中说“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直接相联系的。”可见禅宗道家与词的结合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词体的发展从应歌佐欢到吟咏性情志向历经了相当大的转变。早在李唐王朝,词体的产生便于音乐有着紧密的联系,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
4、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生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亦即‘燕乐’。”其中沈括所言“燕乐”便是由西域流入的宗教色彩浓郁的音乐一种,这一乐种来自于印度国度与中国本土的音乐体系截然不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并使得这一外来音乐可被国民广泛接纳,佛教徒们将这一外来佛乐作为词乐并填入汉词进行传唱或将民间俗乐、朝廷雅乐等进行改造后来宣扬佛理禅意。然而在词体形成初期音乐的重要性更大于词作,因此宗教与词的关系起初也仅仅限于传教说理时的耳濡目染而并非词人的自觉融入。据《燕翼诒谋录》中记载“江南李
5、主佞佛,度人为僧,不计其数”出身于佛教世家的李煜不仅崇佛佞佛且素日与禅僧交往甚密,但在其词作中却不曾表现出过多的佛禅思想。直到词发展至北宋初期,词体的音乐性才能与词并驾齐驱、相互利用,甚至中后期歌词的重要程度优于音乐时,次人们才将宗教与词的结合进行了一次由不自觉到自觉意识的转变。二、释道与梦文学--万象皆空,人生如梦关于佛教的传入本就有梦有着不解之缘。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
6、画形象焉。梦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其道者。”于是有了帝梦金人这一传言。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中有著名的“六如”,即“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其中梦便被视为“六如”之首。其实,梦与佛教的认知观的确有着诸多的不谋而合,比如梦的虚幻性、怪诞性、不自主性、稍纵即逝性等等。其中“人生如梦”也是佛教的教义之一,《说无诟称经》“一切法性皆虚妄见,如梦如焰,菩萨观诸有情,如幻师观所幻事,如观水中月,观镜中像,观芭蕉心。”鸠摩罗什《大智度论》中“梦中午而见亦复如是,诸法亦尔。诸法虽
7、无而可见可闻可知,如偈说:如梦如幻,如健闼婆,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以是故说诸菩萨知诸法如梦。”均是以梦境与佛法相比附。同样也正是禅宗这样一种“是身如梦,为虚妄见”的空幻观与梦、梦文学有着诸多的不谋而合之处导致了千年后的文学史上诞生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带有禅意的文学佳作。三、梦词中的空幻情结《荀子•解蔽》“心卧则梦,偷则自行。使之则谋,故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不以梦据乱知,谓之静。”故梦文化与宗教的结合不仅为词人们提供了一片广阔无垠的想象空间且提供了无限的创作蓝本与灵感思维,使原本只能莺歌
8、燕舞的词有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空幻境界,王国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以宗教入词不仅提高了词的感染力、表现力,最主要是让词本是蒙上了一层被宗教主宰的空幻意境。现实无、梦幻有;事理无、情境有;此刻无、曾经有;这种类似于幻灭无的空幻观于创作主体而言是一种情感上的升华,将词作带入了真正的自由王国,也使得宋代的士大夫拥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一方心灵乐土、情感乌托邦,以现实世界的物质存在为范本,构建一个美妙的、梦幻的理想中世界,冲破现实的层层藩篱、心灵的理性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