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doc

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doc

ID:28203327

大小:51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doc_第1页
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doc_第2页
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doc_第3页
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doc_第4页
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  时间:2012.12.14  场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票价:80/120/200/300/350/400/500演出详情http://www.2008piaowang.com/perform/20120814/20120814_8075.htm2012北京交响乐团海景埃尔加和勃拉姆作品音乐会--详细介绍  埃尔加Ai'erjia埃尔加  籍贯:英国  职业:作曲家  生卒:1857~1934英国作曲家。  1857年6月2日生于伍斯特附近,1934年2月23日卒于伍斯特。自幼随父亲(圣乔治天主教堂管风琴师)学习小提琴和钢琴,但主要靠自学。1873年起在伍

2、斯特合唱团乐队中拉小提琴、弹钢琴和从事指挥。1885年继承父职任教堂管风琴师。1890年,以序曲《弗鲁瓦萨尔》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真正给他带来声誉的是管弦乐《谜语变奏曲》(1899)和清唱剧《杰龙修斯之梦》(1900,根据红衣主教纽曼的诗词谱曲)。这两部作品被誉为英国音乐开始复兴的标志。此后他又写了序曲《在伦敦城中》(1901)、清唱剧《基督使徒》(1903)和《王国》(1906)等一系列作品。1908年以后,埃尔加专注于大型器乐曲的创作。如2首交响曲(1908、1910)、《小提琴协奏曲》(1910)、交响练习曲《福斯塔夫》(1913)、《大提琴协奏曲》(1919)等。1920年

3、后,由于妻子去世,很少有重要创作。埃尔加的音乐深受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J.勃拉姆斯、R.瓦格纳等人的影响,同时带有某些英国风格。他热爱英国的文化和自然风光,有时也赞颂大英帝国。为英王爱德华七世加冕,他写了《加冕颂歌》(1902)。他的军队进行曲《威仪堂堂》第1首(1901),多年来一直是新闻片中不列颠皇室镜头的必不可少的配乐,也是他最流行的作品。他一生获得很多荣誉和勋章。1904年被封为爵士。1924年获“英王音乐大师”称号,1931年被封为低于男爵世袭爵位的从男爵。  职业生涯第1-4首.《E大调大提琴协奏曲》,作品Op.851.  Ⅰ.慢板-中板2.Ⅱ.连板-稍快的快板

4、3.Ⅲ.慢板4.Ⅳ.不太过份的快板  第5-9首.次女高音与乐队声乐套曲《海景》,作品Op.375.  Ⅰ.寂静的海之歌6.Ⅱ.在天堂7.Ⅲ.海上安息日的早晨8.Ⅳ.珊瑚片片9.Ⅴ.畅游者演唱(第5-9首)达姆.雅涅特.贝克(次女高音)演奏∕杜普蕾(大提琴)、伦敦交响乐团指挥∕约翰.巴比洛利爵士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是埃尔加最后的一部大型作品,同期他创作了为数众多的室内音乐作品。尔加1919年8月完成创作,1919年10月26日由他指挥,伦敦交响乐团首演于“女皇音乐厅”,当时被年轻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重视,并被预见这将是部伟大的作品,德沃夏克亲自演奏了这部作品,并由埃尔加亲自

5、指挥。  《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管弦乐队部分着墨不多,所有独奏部分持续。第一主题的乐章是叙事性的,第二主题是12/8拍子,由单簧管、大提琴不断对应,慢板乐章在协奏曲中是一个很沉重的主题,建立在一个静谧的气氛上。《海景》是一部全景剧的音乐诗作,是埃尔加很成功的一部作品。当约翰.巴比洛利爵士决定在1965年录制埃尔加这两部作品的时候,他邀请了两位年轻的音乐家:当时还未知名的大提琴家杜普蕾和次女高音达姆.雅涅特.贝克参与进来。当年杜普蕾在曼彻斯特交响乐团与巴比洛利的合作演出,被誉为是最接近埃尔加《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原作精神的演奏。这是至今为止,在所有行世的埃尔加同名作品录音

6、版本中,最广受赞誉与公认的一张专辑。由埃尔加当年首演时合作的乐团伦敦交响乐团担纲演奏,指挥家巴比洛利深刻、细致入微的处理,把埃尔加“唯美、浪漫、诗意”的内在音乐意蕴表现出来。杜普蕾是二十世纪一位出色的大提琴家,她对音乐精彩的悟性、精彩细腻的分句、内在炽热的激情情感,凝炼出美妙的乐章!重新XRCD技术制版,音质还原更为地道、本质。  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创作始末  埃尔加的大多数音乐都作于1890年至1914年间,正是一战前欧洲艺术繁荣的时候。他的《谜语变奏曲》(EnigmaVariations)、《杰隆修斯之梦》(TheDreamofGerontius)以及两部交响曲和叶芝(W.B

7、.Yeats)及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的诗、和高尔斯华娞(JohnGalsworthy)及萧伯纳(GoergeBernardShaw)的戏剧、和理查·施特劳斯及普契尼的音乐属于同一个世界。这些艺术家虽然在1914年之后都有新作,但是生养他们的那个世界一去不返。战争的规模仿佛末日来临;而且,在它来临之前,几乎没有人想到过这种毁灭性的可能性。例如,在英国,公众对现代战争的认识形成于布尔战争(BoerWar)。这场历时两年半的战争中,共22000名士兵阵亡。然而,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