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

ID:28198698

大小:18.2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_第1页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_第2页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_第3页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_第4页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基于SWAT模型的淮河上游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的水文响应  摘要:淮河流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下的水文响应规律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前提。以淮河王家坝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SWAT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对研究区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合XX年土地利用现状构造最佳土地利用情景;利用验证好的SWA

2、T模型分析最佳土地利用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土地利用现状情景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相比XX年土地利用,生态保护情景水文响应变幅较小,而最佳土地利用情景下4129%的耕地转化为林地,年、月均地表径流和年、月均泥沙量减小,年、月均地下径流增加,年、月均蒸发量变化不大。说明最佳土地利用状态有助于提高研究区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且在汛期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淮河流域;土地利用情景;SWAT模型;适宜性评价;水文响应  中图分类号:P3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03209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3、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造成了环境变化的影响[1]。在长时期尺度上,气候变化是造成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2],但在短期尺度上,人类活动造成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水文的影响更加明显[34]。土地利用/覆

4、被变化通过改变地表蒸发、地表径流、土壤水分的入渗能力等因素,影响了流域的水文循环及水量平衡,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1]。目前,水文模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LUCC水文响应研究中,这一研究多以历史土地利用或现状土地利用为基准,建立多种土地利用情景,如全耕地、全林地的极端土地利用方式[4]以及根据地区工农业发展设置不同比例的土地利用[5]、根据水土保持政策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分布[6]等情景,进而分析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然而这种假设的情景并不能充分代表实际情况下土地利用的演变结果。  SWAT模型作为一种发展和

5、应用都相对较为成熟的水文模型[710],以水量平衡为驱动力,能够定量描述不同土地利用/覆被以及气候条件下水文循环各组分的过程,具有较强的物理机制。本文以淮河流域王家坝以上部分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进行耕地适宜性评价,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中耕地不适宜的区域进行退耕还林,以此得到符合研究区土地利用发展方向的最优土地利用状态。并以SWAT模型作为研究工具,比较最佳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以及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的水文响应,为土地管理及规划提供了有效依据。  1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研究区概况为了

6、充分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的作用,我们不仅把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利用系统的特色栏目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反邪教教育等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了确保“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正常使用,我校做到安装、教师培训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到位后,中心校组织各学点管理人员统一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熟悉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两流域之间,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面积约为27万km2。淮河干流发源于

7、桐柏山太白顶北麓,依次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淮河流域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16℃。气温变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内陆递增。极端最高气温达445℃,极端最低气温达-241℃。淮河流域的气候特点是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闷热多雨,冷暖和早涝转变急剧。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920mm,其分布状况大致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沿海大于内陆。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山丘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平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

8、分之二。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淮河流域的生态脆弱问题逐渐受到重视[11],尤其是淮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淮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单一、林地的掠夺式开发以及城市用地的扩张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情况是导致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区位于淮河流域上游,总面积约30630km2,研究区内分布着138个雨量站,4个流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