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98331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8
《中医古籍血风疮证候特征文献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古籍血风疮证候特征文献简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四川成都610031)【摘要】中医古籍对血风疮的论述较为丰富,总结起来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痒和(或)痛,并且均有成都的差异,其发生的部位相对特殊,有局部、有局部发至全身、有直接发为全身等的不同。但今教科书提及较少,亦未作为专病进行介绍和学习,研究发现古之血风疮与今之多种疾病相关,为正木求原,特以血风疮的临床证候特征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313-02中医血风疮为一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古人论述相
2、对独立的疾病,相当于今之多种疾病,如神经性皮炎、湿疹、皮肤淀粉样变等。木文即从其古人论述的临床表现证候特征进行简析,以资提供临床有益借鉴,供同道参考。关于血风疮的证候古人论述相对较多,>1.分散,现总结报道如下。1.从血风疮发病部位角度特征分析从记载的发病部位来看,一般有三种不同的发病模式。其一、认为发病部位在局部,早在汉《华佗神方》中明确记载“血风者多生于两腿里外之上,下达于踝骨”;至明申斗垣《外科启玄.血风疮》指出“此疮多在两小腿里外,上至膝,下至踝骨”;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血风疮,多生在两小腿里外,上至膝,下至踝
3、骨”;清《外科真诠》:“血风疮生于两胫内外臁,上至膝,下至踝骨”。以上文献均指出其发病的部位在局部,且相对固定在在两小腿里外,上至膝,下至踝骨。但明代万密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血风疮》中指出其发生的另一重要部位“血风疮生于两颐后之间”。其二、认为血风疮发病部位是由局部逐渐发展至全身,体现这种学术思想的是明清吋期。是本病发病于局部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如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血风疮,发则搔痒无度,破流脂水,日渐沿开”;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血风疮,多生在两小腿里外,上至膝,下至踝骨,……日渐沿开……”;清祁坤《外科大成》:“
4、血风疮生于胫,…,日渐沿开”。其三、认为血风疮发病直接为全身泛发,这种学术观点的提出,产生于清及近现代,更是对本病发生的深入认识,同吋也意味着古人对本病的认识发生了一定的转变,逐步倾向于血风疮为湿疹的认识。如清·吴谦《医宗金鉴》:“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皮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清·时世瑞《疡科捷径》:“血风疮在遍身生”;近代俞根《重订通俗伤寒论》:“血风疮症,遍身起”。1.从血风疮自觉症状角度特征分析本病自觉症状冇记载的文献认识较多,主要表现为瘙痒和(或)痛的三种情况,这三种情
5、况均能体现古人对本病自觉症状的认识层次。但多数文献均以“痒”症状为主,但同时指出痒的程度有别,如汉《华佗神方》记载血风“初生吋小而痒,久则大痒”;明申斗垣《外科启玄》血风疮“多痒”;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血风疮“发则搔痒无度”;清祁坤《外科大成》:“血风疮生于胫。初发则瘙痒无度”;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血风疮,初起瘙痒无度”;对痛的自觉症状认识有不同意见,如明万密斋《万氏秘传外科心法·血风疮》血风疮“痛痒不一”;清吴谦《医宗金鉴》妇人血风疮“或痒或痛”。2.其它当然文献还记载了其它自觉症状,如明李繡《医学入门》
6、记载:血风疮可出现“寒热作痛者”、“痛痒寒热者”、“夜热谵语者”、“食少寒热者”;明·薛己《女科撮要》更记载了妇人血风疮“苏内症月经无定,小便不调,夜热内热,自汗盗汗,恶寒憎寒,肢体倦怠,饮食不甘,寒热往来。若发热作痛,乃肝经风热血燥,用当归饮加柴胡、山栀。若体倦食少,口干潮热,乃肝脾郁火伤血,用加味逍遥散。若疙瘩痛痒,寒热往来,乃肝经风热伤血,用小柴胡加山栀、黄连。若夜间发热,作渴谵语,乃热入血室,用小柴胡加生地黄,血虚四物合小柴胡汤”。综上,血风疮病仅仅从临床证候特征就奋非常详细的记载,且认识上奋层次的区别
7、,对本病的认识高度是非一般疾病能比,从另一角度来讲,本病亦为常见多发病,总结起来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痒和(或)痛,并且均冇成都的差异,其发生的部位相对特殊,有局部、有局部发至全身、有直接发为全身等的不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