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88444
大小:3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8
《国学作业朱熹思想与当代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朱熹思想与当代教育管理实践摘要:作为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的朱熹,从培养儒家正统的封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出发,提出一整套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虽然他的教育思想中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培养封建道德的消极内容已被历史所扬弃。然而,他把读书作为格物致知的主要途径,从自已的实践和前人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许多积极的因素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仍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关键词: 朱熹;教育;原则;方法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一代儒宗。其学说在宋后数百年的封建社会思想界中占统治地位,极受推崇。而他作为教育家所取得的声誉和成就,可以与之相埒,在中国
2、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章。朱熹才学渊博,贯古通今,尤为难得的是,他教学极其认真负责,真正做到了孔子所谓的诲人不倦。“从游之士,迭诵所习,以质其疑。意有未谕,则委曲告之,而未尝倦;问有未切,则反复告知,而未尝隐。讲论经典,商略古今,率至夜半。一日不讲学,则惕然常以为忧。”(《宋元学案·晦翁学案》)。并且他在教育方面著述甚多,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在继承孔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虽然在当时特定社会环境下,他教育实践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封建社会的稳定,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他在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论,.---其中很多方面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事
3、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我们可以结合“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来分析。一、提出了明人伦教育目的众所周知,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纲领性作用。古今中外有所建树的教育家无不明确地对教育目的进行阐释。在孔子提出的“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的基础上,朱熹提出“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他说:“古之圣王,设为学校,以教天下之人。……必皆有以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而后已焉。”在朱熹看来,要克服“气质之偏”,革尽“物欲之蔽”,以恢复具有的善性,就必须“尽人伦”。所以,他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
4、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也明确把上述五伦列为“教之目”,置于首位,指出“学者学此而已”。把做“仁人”、“圣贤”作为教育的任务和最终目的。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传授修已治人之道,使之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即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而语文教育则是实现这一改变的手段与途径。他以批判先秦以后到南宋时期学校所存在的弊端为出发点,精辟地指出“秦汉以来,圣学不传,儒者唯知章句训诂之为事,而不知复求圣人之意,以明夫性命道德之归”。而到了宋代,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太学者,但为声利之场,而掌其教者,不过取其善为科举之文……师生相视漠然如行路之人,间相与言,亦
5、未尝闻之以德行道艺之实,而月书季考者,又只以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因此他主张要恢复三代时优良的语文教育传统,要以“明人伦为本”,教人“德行道艺之实”,强调语文教育为当时的社会服务。.---从教育的文道统一的观点来看,朱熹严厉抨击了当时以科举为目的的学校教育,他深刻地认识到教育不能仅以“章句训诂为业”而“不明道德之归”。语文教育是培养人的途径与手段,同时也是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手段,而不仅仅是使学生“善为科举之文”。强调教育的思想性,是完全符合语文教育的规律的,尽管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哲学观的制约,他强调的是封建的思想道德,但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
6、来考查,无疑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也是从我们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发的。当然,在他所在的时代,语文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还只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工具,充其量也只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而已。朱熹的这种以“明人伦”为本的学校教育目的对于宋以后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南宋以后至元明清各代学校无不以明人伦为教育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朱熹提出了立志、居敬、存养、省察、力行等方法,所谓立志,朱熹认为,“问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亦不过如前所说,专在人自立志”。人有了远大的志向,就有了前进的目标,能“一味向前,何患不进”。如果不立志,则目标不明确,
7、前进就没有动力,“所谓志者,不是将意气去盖他人,只是直截要学尧、舜。”居敬,“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即我们所说的持之以恒。所谓“存养”就是“存心养性”的简称。朱熹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但同时又有气质之偏和物欲之蔽。因此,需要用“存养”的功夫,来发扬善性,发明本心。从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来说,“存养”是为了收敛人心,将其安顿在义理上。所谓省察,“省”是反省,“察”是检察。“省察”即是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和检查的意思。朱熹认为一个人要搞好自身道德修养,就应当“.---无时不省察”。在他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