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72222
大小:6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7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教课标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翠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二、教材简析本文生动形象地记叙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全文分翠鸟的外形、行动敏捷和栖息习性三部分写成。文笔生动,富有儿童情趣。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启发学生树立喜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会用ldquo;机灵rdquo;、ldquo;愿望rdquo;造句。3.复习总分的句群关系,懂得分述部分分几方面写。㈠课前准备投影片、录像带、翠鸟图片、手绢。(二)教
2、学目标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2.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住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尝试审题。同学们,今天教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呀?(投影片出示翠鸟)翠鸟生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的许多地方,它不仅美丽还有高超的捉鱼本世纪领,所以人们又称它1dQU0;叼郎rdquo;。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ldquo;翠鸟。rdquo;(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看到这
3、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投影片出示教师总结出的三点:⑴翠鸟是什么样子的?⑵翠鸟是怎样捉鱼的?⑶翠鸟的家在哪里?2.出示尝试目标。今天这堂课我们将先尝试着解答第一个问题,完成这些任务。(幻灯出示尝试验目标)(1)了解翠鸟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⑵学习按一定顺序及抓特点观察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3.尝试初读课文。⑴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生字和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⑵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能些与翠鸟有关的
4、知识?疾飞锐利绣满等待蹬开逮⑷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完成①给自然段加上序号。②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翠鸟的外形?1.尝试学习第一自然段。⑴看录象,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你觉得翠鸟哪儿最漂亮?⑵出示尝试试题。①作者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外形的?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各方面有何特点?请用ldquo:△rdquo;标出描述翠鸟各方面特点的词。②翠鸟全身形状特点是什么?请用ldquo;〜〜〜rdquo;划出,并理解ldquo;小巧玲珑rdquo;这
5、个词。③课文用了哪些语句描写翠鸟羽毛颜色的,请用ldquo;mdash;mdash;rdquo;划出。⑶小组讲座尝试题,师生交流板书:红色的爪子羽毛(颜色鲜艳)翠鸟(小巧玲珑)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⑷重点段落理解,幻灯出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鸟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①读这段话,完成思考题。这段话共有()句,主要讲(),课文从()、()、()三个方面,把这个内容写具体了,因此第()句是总起句。②师生分读:师读总起句
6、,生读分述句。③理解ldquo;鲜艳rdquo;一词:A.头上的羽毛怎么鲜艳?(区分橄榄色与翠绿色)为什么用ldquo;绣rdquo;而不用Idquo;画rdquo;?(出示手绢比较ldquo;绣rdquo;与ldquo;画rdquo;的不同效果(板书:橄榄色、翠绿色)B.背上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浅绿色。(板书:浅绿色)C.腹部的羽毛怎么鲜艳?认识赤褐色。(板书:赤褐色)D.理解ldquo;鲜艳rdquo;是什么意思?E.这是些什么句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④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个人读,学生领读
7、、齐读)1.尝试练习,巩固新知。(1)出示一张画有翠鸟的图片,请同学动手到黑板上贴,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自己动手贴。⑵说话训练:看图片进行说话训练,展开想像说一说翠鸟美丽的样子像什么?⑶练习背诵。①做填空练习为背诵打基础。②试背诵第一自然段(自由背、指名背、齐背)。6.总结。介绍其他种类的翠鸟并作小结。总评:本课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尝试法的运用方面有不少特色:⑴把揭题后的学生设疑ldquo:你想知道什么rdquo;与尝试中心的揭示相联系,也就是直接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尝试
8、积极性。⑵在学生的尝试过程中教师相机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点,显得自然而贴切。如语段分析的填空;ldquo;画rdquo;与ldquo;绣rdquo;的比较区别;翠鸟外形的生动描写等。⑶学生尝试手段比较多样,不仅有常见的读书、思考、讨论、笔答,还有贴画、看录像、想像说话、背诵等,使课堂教学中充满学生的自主活动,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尝试,激发了学生尝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情感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