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69818
大小:6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的疗效。方法:将100例RE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给予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8周后的综合疗效和内镜疗效。结果:1、综合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86%;对照组总有效率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内镜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96%,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鉍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有显著疗效。【关键词】复方甘铋镁片;反流性食管炎;
2、质子泵抑制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79—02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病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国内外研究表明,RE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疾病,其内科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胃食管反流的症状、预防并发症、防止复发[1]。目前,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s,PPI)是公认的治疗RE的有效药物,其治愈率可达到80-90%,但停药半年后其复发率迗到80%[2]。随着PH的大量和长期
3、使用,与之相关的不良事件开始引起广泛关注[3]。患者长期服用药物的依从性差,同时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而引起的心理压力对疾病本身也有明显影响。故笔者尝试采用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现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来源于2011年04月至2013年04月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RE患者。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男性2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2.86±11.37)岁,平均病程(3.12±1.90)月;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平均年龄(51.28土12.08)岁,平均病程(3.26±1.82)月;各组患者性别、年龄、
4、病程无显著差异(P令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分级Ia-III级(0级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la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0.05)(表1)。4讨论反流性食管炎发病机制主要与抗反流屏障功能降低、食管酸廓清能力降低、食管粘膜屏障破坏、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等有关。因此,治疗原则以抑制胃酸分泌、抗反流以及增强食管防御功能为主。于中医学中反流性食管炎可归于“胸痛”、“吐酸”、“胃脘痛”、“噎嗝”等病证范畴,其共同病机系脾虚肝郁,胃气上逆、升降失司,从而产生反胃烧心、返酸呃逆、
5、胸膈阻闷之证候[5]。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复方甘鉍镁片采用中西药物复方,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铋、重质碳酸镁、碳酸氢纳、大黄粉、甘草流浸膏、颠茄流浸膏。碱式碳酸铋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糜烂面上,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等内源性损伤因子对食管粘膜的侵蚀,并能杀灭幽门螺杆菌,促进粘膜修复。重质碳酸镁能降低胃内酸度,提高胃内PH值;碳酸氢钠能迅速中和胃中过剩的胃酸,且不直接影响胃酸的分泌;甘草流浸膏补脾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可调节胃酸分泌,促进粘膜愈合,同时具有去氧皮质酮样作用,促进粘液分泌,促进上皮细胞分泌HC03-和防止H+逆弥散。这些药物协同起
6、到抗酸,保护、促进损伤粘膜修复的作用。大黄粉清热泻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对十二指肠有兴奋作用,能增加其推进性蠕动。同时对结肠的电生理活动有明显的兴奋作用,阻止结肠内水分的吸收,加快结肠内容物的排出,从而降低肠腔内压,防止压力梯度的改变而导致的胃内压力增高引起胃食管反流;由于其泻下作用,它还能防止铋剂引起的便秘。颠茄流浸膏能解除平滑肌痉挛,缓解疼痛,且能防止大黄粉的过度泻下作用。由此可见,该药组方合理,有效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修复食道粘膜,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强抗反流能力,缓解疼痛不适,解除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多种致病因素。同时,各成分间可相互调节,避免作
7、用过度引起的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中西医结合的复方制剂。但是,本次观察仅限于复方甘铋镁片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性,其远期效果包括对远期复发率的影响则需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朱争鸣.反流性食管炎的内科综合治疗.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30-31[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共识意见[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1):71-72[3]周丽丽.质子泵抑制剂致不良反应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8):68-69[4]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研究协作组的《反流性疾病问卷在胃食管反流病诊
8、断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651-654[5]陈昱倩,杨璐,王光铭,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