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66231
大小:7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8
《同伴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伴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四川省宁南县人民医院;四川宁南615400)【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9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焦虑情绪缓解以及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伴
2、教育对2型糖尿病病人降糖和抗焦虑效果明显,并且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关键词】同伴教育;2型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涨趋势。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8%[1],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其临床特点决定了其治疗的复杂性和长期性,且病人一旦被确诊为糖尿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2],。健康教育作为其五大措施之一,加强对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从而自觉地进行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
3、和血糖检测,这是长期控制疾病的基础。我科对糖尿病患者同伴教育在2型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无心、肾、脑等严重并发症;③愿意参加木研究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42〜78岁(64.5岁±1.38岁),病程2年〜15年(6.41年±0.85年)对照组45例,男19例,女26
4、例;年龄40岁〜75岁(61.5岁±1.32岁);病程1.5年〜15.0年(7.02年&p
5、USmn;0.98年)。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同伴教育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健康教育效果。1.2.1健康教育内容科室医生和护士定期召开健康宣教讲座并发放冇关糖尿病健康知识材料,内容尽量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其内容包括;①糖尿病的基础知识;②糖尿病的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的原则和方法;③各
6、种并发症的危害性及防治;④心理干预和生活指导:保持良好的情绪及生活规律,戒烟、限洒。帮助病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坚持治疗的重要性。1.2.2冋伴教育方法[3,4]1.2.2.1同伴教育者的选择观察组糖尿病病人自愿组合,分成5个小组,每组9个成员,每组筛选冋伴小组长1名,入选条件:①确诊为2型糖尿病,且病程在5年以上;②0前血糖控制良好;③为人热情,具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人及沟通技巧;④尊重科学,热心传播健康知识,并II愿意承担同伴教育者的工作。1.2.2.2同伴教育者的培训条件公示后以自荐和推荐的方式筛选出5
7、名冋伴小组长,由我院糖尿病专科医师和主管护师组成的闭队共同对其进行冇组织的培训,并将健康教育团队全体人员的联系电话提供给同伴小组长,以便随吋提供咨询。每2周培训1次,共6次,每次60min〜120min。培训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上述健康教育内容、同伴教育的目的和意义、自我健康管理的意义、带动小组成员共同进步的方法等;培训方式主要采取集体培训和单独辅导等。1.2.23同伴教育的实施利用我科的会议室进行沟通交流。观察组糖尿病病人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同伴教育活动,2周1次,每次60min〜90min,共6次。活动内容主要为上述健康教育内容
8、具体每次活动内容由同伴小组长从中选择1个或2个主题进行。活动现场有1名或2名健康教育团队成员负责现场监督和提供咨询,若发现问题,需要及吋反馈并配合医师进行解决,同吋要求同伴组长不定期、不定形式(电话、短信、会面等)与小组成员联系,交流饮食,运动锻炼和自我管理监测的经验和教训。1.2.3评价方法①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两组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②疲用自制调查问卷分别于干预前后对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自我监测、胰岛素治疗、并发症预防等方面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分为肯定或否定回答。采用问卷调査的方式就同伴教育的优劣进行满意度调査。1.
9、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比较(表1)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变化对比(mmoll/L)注1)为t值,2)为x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